文章解析

qiū
·
·
jiāng
shuǐ
cāng
cāng

朝代:宋作者:史达祖浏览量:3
jiāng
shuǐ
cāng
cāng
wàng
juàn
liǔ
chóu
gòng
gǎn
qiū
fèi
xiān
liáng
lián
kōng
yàn
chéng
zuì
xián
fēng
yuán
xìn
ài
yǎn
nán
shān
niàn
shàng
guó
shuí
shì
kuài
jiāng
hàn
wèi
guī
hái
yòu
suì
wǎn
shòu
lín
fēng
wén
qiū
shēng
chuī
dòng
cén
qióng
bēi
qīng
dēng
lěng
fān
shū
chóu
shàng
bìn
máo
bái
nián
shào
jùn
yóu
hún
duàn
dàn
lián
chù
nài
rǎn
rǎn
hún
jīng
cǎi
xiāng
nán
jiǎn
méi
yān
驿

译文

江水苍茫无际,眼望柳丝倦疲荷花愁凄,我跟柳荷共同感受到了秋意。荒废的楼阁先感到寒凉,陈旧的帷帘空垂着暮色,远飞的鸿雁最厌恶猛劲的风力。羁旅中企盼故园的消息,我爱故乡那映入眼帘的南山翠碧。眷念着京都,谁是,那羁旅江汉、怀恋家乡美味的未归客。很快又到了岁末,瘦骨嶙峋,临风而立,听着夜晚萧瑟的秋风,吹动起我心中的冷寂。夜露中蟋蟀叫得悲戚,一盏青灯照着冷屋,翻着书禁不住愁肠满腹,将两鬓染成了白色。最使我可怜难堪的地方,使我痛楚无奈,柔弱的神魂惊悸,是在南浦采撷香草相送,是在雾绕烟迷的驿馆剪梅赠别。

逐句剖析

"江水苍苍":江水苍茫无际,

"望倦柳愁荷":眼望柳丝倦疲荷花愁凄,

# 倦柳愁荷:柳枝荷花凋落的样子。

"共感秋色":我跟柳荷共同感受到了秋意。

"废阁先凉":荒废的楼阁先感到寒凉,

# 废阁:长久无人居住的楼阁。

"古帘空暮":陈旧的帷帘空垂着暮色,

# 古帘:陈旧的帷帘。

"雁程最嫌风力":远飞的鸿雁最厌恶猛劲的风力。

# 雁程:雁飞的行程。

"故园信息":羁旅中企盼故园的消息,

# 信息:音信消息。

"爱渠入眼南山碧":我爱故乡那映入眼帘的南山翠碧。

# 入眼:看上。,渠:你。

"念上国":眷念着京都,

# 上国:首都。南宋京城临安。此泛指故土。

"谁是、":谁是,

"脍鲈江汉未归客":那羁旅江汉、怀恋家乡美味的未归客。

# 脍鲈:指鲈鱼脍。晋人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而思家乡吴中的鲈鱼脍等美味,辞官归乡。后遂以鲈脍作为思乡的典故。

"还又岁晚":很快又到了岁末,

# 岁晚:岁未。

"瘦骨临风":瘦骨嶙峋,临风而立,

"夜闻秋声":听着夜晚萧瑟的秋风,

"吹动岑寂":吹动起我心中的冷寂。

# 岑寂:寂寞,孤独冷清。

"露蛩悲":夜露中蟋蟀叫得悲戚,

# 蛩:蟋蟀。

"青灯冷屋":一盏青灯照着冷屋,

"翻书愁上鬓毛白":翻着书禁不住愁肠满腹,

"年少俊游浑断得":将两鬓染成了白色。

# 断:订约。,浑:还。,俊游:好友。

"但可怜处":最使我可怜难堪的地方,

"无奈苒苒魂惊":使我痛楚无奈,柔弱的神魂惊悸,

# 苒苒:柔弱的样子。

"采香南浦":是在南浦采撷香草相送,

# 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剪梅烟驿":是在雾绕烟迷的驿馆剪梅赠别。

# 剪梅:用陆凯寄梅给范晔的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霁·江水苍苍》是南宋词人史达祖在开禧北伐失败后,被流放江汉时期所作。该词作采用由景及情的递进式结构,开篇以工笔细描之法勾勒秋日山川意象群,借由视觉感知激发客子思乡情结,继而引发对浮沉宦海的沧桑体悟。下阕转入听觉维度,通过深夜秋声的细腻摹写,将流贬异域的生存焦虑与难以言喻的孤清心境外化为极具张力的艺术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史达祖(?~?),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祖籍汴(今河南开封)。早年屡试不第,漂泊多地任幕僚。曾为韩侂胄堂吏,韩侂胄被诛后,被黥面贬死。史达祖以词名世,尤工于咏物。其咏物之作形神兼备,物象、物态、人情妙合无垠,最为后人激赏;也有感怀身世之作,或嗟老叹贫,或暗伤漂泊。整体上,其词风瑰奇清秀,遣辞造句,俊语联翩,谋篇构思,出人意表。代表作品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满江红·书怀》等。著有《梅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词人被施以黥刑后流放江汉地区。其时权相韩侂胄主政的北伐大业惨遭败绩,继踵而至的史弥远政变更使朝局剧变。韩氏遇害后,词人因牵连入狱,家产悉遭籍没。据考,至嘉定五年(1212年)深秋之际,已被贬谪江汉数载。值此草木摇落时节,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怀乡思亲之苦日益深重。适逢送别故交,羁旅愁思遂付诸词章,化作满纸悲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怀词。词人通过秋日景色和深夜秋声的描写,表达伤秋怀归之情,透露出流贬异域的生存焦虑与难以言喻的孤清心境。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倦柳愁荷”秋霜以后,柳叶行将败落,已不是春夏时节的青翠欲滴,荷叶几个月来辛勤扶持着娇艳的荷花,这时花落叶老,往日的郁郁葱葱已不复存在,以至只留下听秋雨的“残荷”。也体现出流放异乡的词人的愁。虚实结合:词中提到的江水、柳树、荷花、废弃楼阁、古旧帘幕和清冷房屋,均为眼前实景,而“受渠入眼南山碧”与“年少俊游浑断得”则涉及回忆与想象。通篇以感伤秋意和怀念故乡的情感为主线,虚实结合,表达含蓄未尽,姿态摇曳,意境朦胧但并不晦涩。这种表达比直接倾诉情感更令人触动,更值得细细品味。用典:“折梅寄远”向来是寄托思念的经典意象。据《荆州记》记载,陆凯与范晔情谊深厚,陆凯从江南折下一枝梅花,托人送到长安赠予范晔,还附上诗作:“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本就因无可赠之物而折梅寄情已令人感慨,更何况此词的作者身处贬谪之地。在寄送思念之时,他内心想必藏着更多难以言说、不便向外人道尽的幽苦与酸涩。

3. 分段赏析

开篇以“江水苍苍”绘出客居他乡眼中秋景之萧瑟。江水浩渺苍茫,在词人眼中却似离人泪,即便满江悲咽,也道不尽心中愁绪。“倦柳愁荷”将草木拟人,秋霜后柳叶凋零、荷残叶老,昔日青翠转为衰败,暗示流光易逝、身世飘零。词人寄居废阁古帘之下,清灯映照冷屋,生活清苦贫寒。“雁程最嫌风力”一句,以大雁惧风难越关山,暗喻自己无法传递故园消息,流露出对亲友消息的牵挂。“故园”当指杭州西湖边的旧居——那里有杜牧墓,也有词人记忆中的绿水青山。“南山碧”实写临安群山青翠,与眼前荒寒之景形成对比。“爱渠入眼南山碧”一句,用“爱”与“碧”凸显对往昔生活的留恋,与贬谪地的萧瑟形成鲜明对照。“念上国”直抒对京都的思念,而“脍鲈江汉未归客”一句,反用张翰典故自嘲:自己想学张翰辞官归乡,却因政治原因无法如愿,只能困居异乡。宋代官员被贬后限制严格,轻则“某州居住”,重则“编管”,行动受地方官约束。词人身陷政治漩涡,有家难回,并非留恋功名,实因国事忧虑。下片以“岁晚”承接上片愁绪。词人自觉身如“瘦骨临风”,秋夜难眠,又闻秋虫哀鸣、西风凛冽,倍增孤寂。秋声寒寂,虫鸣灯冷,正是漂泊孤客的真实写照。“露蛩悲、清灯冷屋”一句,化用姜夔咏物词意象,寒蛩哀鸣暗喻乱世悲音,衬出词人忧国伤时的心境。此时词人不过四十余岁,却已早生华发(杜甫曾云“艰难苦恨繁霜鬓”,词人处境更显凄凉)。“南浦”点明送别场景,化用《离骚》“送美人兮南浦”的典故。而“烟驿”即指自己所居“废阁冷屋”。“剪梅”呼应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典故,却因身在贬所,寄梅更添凄怆——连托物寄情都显艰难,只能将离愁压在心底。

4. 作品点评

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审视,这首词极具特色。词人遭受不幸,家国之仇与身世之感在胸中郁结,既难以直言,又无法隐忍不发,由此造就了沉郁苍凉的风格。其抒情结构呈现出回环往复、虚实相间的特点,深切的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像“雁程最嫌风力”“无奈苒苒魂惊”这类语句,沉郁真挚,动人心弦。梅溪词受清真词影响,在章法结构上常运用回忆、想象、联想等手法,前后勾连、左右环绕,将所表达之事物,无论是眼中所见,还是心中所想,都融为一体。这一特性在他被贬流放后的作品中尤为显著,本词便是典型。词中的江水、柳树、荷花、废弃的楼阁、古老的帘幕以及清冷的灯光和孤寂的屋子,皆为实景。而“受渠入眼南山碧”“年少俊游浑断得”等,则是回忆与想象的体现。整首词以伤秋怀归之情贯穿,虚实交织,欲言又止,姿态摇曳,意境朦胧却不晦涩,相比直白地抒发情感,更能在不经意间触及人心、引人深思。含蓄蕴藉是沉郁风格的又一突出表现。结尾几句,既点明送别友人之事,又将未尽之情引发读者的遐思,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义隽永,韵味悠长。清代文人对这首词极为推崇,视其为《梅溪词》中的佳作,此评价确有其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废阁古帘,写景极苍凉之意。

近现代俞陛云《宋词选释》

# “露蛩悲”三句寥寥十四字,可抵一篇《秋声赋》读。

现代陈匪石《宋词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蒋捷《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下一篇:宋·苏轼《蝶恋花·佳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