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o
nián
yóu
·
·
fēng
lín
hóng
tòu
wǎn
yān
qīng

朝代:宋作者:蒋捷浏览量:3
fēng
lín
hóng
tòu
wǎn
yān
qīng
mǎn
ōu
tīng
èr
shí
nián
lái
jiā
zhòng
zhú
yóu
jiè
zhú
wéi
míng
chūn
fēng
wèi
liǎo
qiū
fēng
dào
lǎo
wàn
yuán
qīng
zhǐ
píng
shēng
xián
yín
xián
yǒng
zuò
zhào
shēng

译文

枫树林红透了,晚烟青青,天天面对安居水乡汀洲的鸥鸟,到处充满流亡飘泊的愁情。二十年来浪迹天涯,无家无地种竹,还借竹为名。春风还未吹尽,秋风已到,年纪大了,一切尘缘我都看轻。我只把平生的经历,化作闲适的吟哦,谱成船夫、渔人的歌声。

逐句剖析

"枫林红透晚烟青":枫树林红透了,晚烟青青,

"客思满鸥汀":天天面对安居水乡汀洲的鸥鸟,到处充满流亡飘泊的愁情。

# 汀:水中或水边的小块平地。,鸥汀:鸡鹭栖息的沙洲。,客思:抒述长期飘泊江湖,多在水乡。

"二十年来":二十年来浪迹天涯,

"无家种竹":无家无地种竹,

"犹借竹为名":还借竹为名。

# 犹借竹为名:蒋捷号竹山,系取于家乡竹山之名。无家种竹云云,言其归家不得、身无安居处。

"春风未了秋风到":春风还未吹尽,秋风已到,

"老去万缘轻":年纪大了,一切尘缘我都看轻。

# 万缘轻:一切尘缘都看轻。,老:年纪大。

"只把平生":我只把平生的经历,

"闲吟闲咏":化作闲适的吟哦,

"谱作棹歌声":谱成船夫、渔人的歌声。

# 棹歌:渔歌,船夫之歌。棹:摇船的用具,代指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是南宋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宋亡后的江南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枫林经霜变红、晚烟凝滞的萧瑟画面,勾勒出遗民漂泊江湖的生活境遇。词人身处故国倾覆的二十余年间,虽自号“竹山”却难觅安居之地,只能借竹为精神寄托,暗含对竹之劲节虚心的追慕。全篇语言清雅而不失深沉,将个人苦楚融入日常景致,在闲淡笔触间寄托故国之思,与作者的气节追求及艺术风格形成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元间词人

蒋捷(1245?~1305?),宋元间词人。字胜欲,号竹山,世称竹山先生,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蒋捷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风多样,既有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一派,也有承袭周邦彦、姜夔乃至李清照遗风者,整体风格以悲慨清峻、萧寥疏爽为主。其造语奇巧之作,在宋代词坛独标一格。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写亡国之痛、身世之感、日常生活等内容。代表作品有《女冠子·元夕》《贺新郎·兵后寓吴》《虞美人·听雨》《昭君怨·卖花人》《贺新郎·梦冷黄金屋》等。著有《竹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蒋捷是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的词人。元朝初年,多次有人征召他出仕,他都予以拒绝。后来他在竹山购置田产隐居,自号“竹山”,并创作了《少年游》一词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作者通过秋日枫林与江湖漂泊的意象,展现亡国之痛与隐逸之志。全词以景起兴、以情作结,表面写闲适超脱,内里藏黍离之悲,堪称宋末遗民词中的隐逸绝唱。

2.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以景物起兴。“枫林红透晚烟青”描绘深秋暮色:枫叶经霜后呈现出深沉的红色,暮霭在黄昏中泛着青灰色。这种色彩组合暗含着历经沧桑的生命状态,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在迟暮中显露出疲惫与落寞。接着“客思满鸥汀”转向情感抒发,客居水乡的愁绪投射在沙洲与鸥鸟之间——看似闲适的栖息场景,却因“思”字点破漂泊者的孤寂。词人自称“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暗含双重隐喻:既因国破家亡失去安身之所,又以竹的意象寄托气节。宜兴竹山的地理背景与“竹山”号,暗示着遗民身份与精神坚守。下片转向时间流逝的感怀。“春风未了秋风到”以季节更迭暗喻世事变迁,留下无尽空虚。“老去万缘轻”呼应前作《虞美人·听雨》的沧桑心境,表面淡漠实则暗含对故国往事的深沉追忆。结句“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展现矛盾心境:以放浪形骸的姿态掩饰内心郁结,将生命体验化作渔樵唱和的诗词。这种刻意经营的“闲淡”,恰是乱世文人无法排遣的苦闷外化,平静叙述时代巨变带来的创伤。

3. 作品点评

蒋捷的这首词与其《虞美人·听雨》相似,同为对个人经历与生命历程的记述。文字表层呈现出超然洒脱的姿态,行文间却透露出深沉的人生感慨。相较于前作,此篇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内敛,将难以言说的怅惘寄托于闲淡笔墨,表面疏朗的叙述节奏里暗含着起伏跌宕的生命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词,用闲适、淡漠的面貌写悲痛,笔调出以潇洒、轻逸,表现《竹山词》风格的另一方面。

现代中华诗词学会名誉理事陈祥耀《宋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下一篇:宋·史达祖《秋霁·江水苍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