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绿阴千顷":门外绿荫洒地千顷,
# 千顷:形容极其广阔。
"两两黄鹂相应":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树上相互应和着啼个不停。
# 黄鹂:即黄莺。
"睡起不胜情":我从床上起来,却又觉得难为情,
# 不胜情:此谓禁不住为情思所扰。胜:堪,忍受。
"行到碧梧金井":便独自来到伫立着一棵青桐的水井旁边。
# 金井:指装饰华美的井台,古代宫中多以金色雕饰井栏叫金井。,碧梧:碧绿的梧桐树。
"人静":我静悄悄的,
"人静":静悄悄的。
"风动一庭花影":突然风一吹,满庭院的花影在风中摇曳。
# 花影:花的影子。,庭:是庭院的意思。
北宋词人
曹组(?~?),北宋词人。初字彦章,后字符宠,一作元宠,颍昌阳翟(今河南许昌)人。宣和三年特命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换武阶,任阁门宣赞舍人,为睿思殿应制。曹组性滑稽。政和年间,他以谐谑词闻名都下,时人称之“滑稽无赖之魁”。其现存词中,滑稽调笑者甚少,而多咏吟闲情小景、抒发羁旅情怀,造语新雅工稳。代表作品有《寒食辇下》《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婆罗门引·望月》等。著有《箕颍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小令,也是一首抒情词。诗歌描绘了词人睡起后所见的绿阴、黄鹂,以及庭院中碧梧金井、风动花影等景象,表达了词人的孤寂惆怅之情,以及在幽寂环境中微妙的情感思绪。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门外绿阴千顷”描绘出静谧广阔的绿荫,呈现静态之景;“两两黄鹂相应”则以黄鹂相互啼叫增添动态。一动一静搭配,营造出清幽且富有生机的氛围,使画面鲜活生动。反衬:以动衬静。“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先强调环境的寂静,后写风动花影这一动景。通过花影晃动反衬出周遭的幽静,更凸显词人内心的孤寂,增强了抒情效果。
3. 分段赏析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此句从视听角度描绘景象。“门外绿阴千顷”展现出一幅广阔静谧的静态画面,极言门外绿荫之广袤,给人以清幽之感。“两两黄鹂相应”则引入动态元素,成双成对的黄鹂相互啼叫应和,其声音清脆悦耳,打破了绿荫带来的寂静。一动一静相互映衬,营造出清幽而富有生机的氛围。同时,从词意理解上,词人或许先在睡梦中听到黄鹂声,醒来后才看到门外的绿荫,这一先声夺人的描写,为后文词人“睡起不胜情”埋下伏笔,暗示其因鸟声成双而触动孤寂情绪。“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睡起不胜情”中,“不胜情”三字是关键,词人睡醒后,难以承受内心涌起的情绪。结合前文,是被双鸟和鸣惊醒后,意识到自身的孤独,故而情难自禁。“行到碧梧金井”则写词人的行动,他起身走到庭院中长着碧绿梧桐的金井旁,试图排遣这份孤寂。“碧梧”“金井”点明庭院环境,与前文的“绿阴”相呼应,进一步强调环境的清幽,也凸显出词人此时的孤独与落寞。“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连续两个“人静”,反复咏叹,强化了周围环境的寂静氛围,突出词人独处时的寂寞难耐。在极度的寂静中,“风动一庭花影”一句以动衬静,一阵风拂过,满庭花影摇曳。这一动景打破了之前的寂静,一方面,词人或许因花影的晃动误以为有人到来,表现出其内心对陪伴的期待;另一方面,细看后发现只是风动花影,更增添了失落之感,将词人的孤寂与惆怅推向高潮,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其含蓄而深沉的愁情思绪。
# 沈际飞日“不胜情”三字包裹前后。
清黄苏《蓼园词选》
# “风动一枝花影”一句,曾得到宋徽宗的欣赏。
清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六引《松窗录》
上一篇:宋·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