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水榭秋方半":山亭水榭中秋色正浓,时节过半,
# 榭:音谢,建于高台或水面(或临水)之木屋。
"凤帏寂寞无人伴":凤帏里的女子仍是寂寞冷清,无人相伴。
# 凤帏:闺中的帷帐。
"愁闷一番新":心中新添了一重愁闷,
"双蛾只旧颦":眉头依旧紧锁,没有丝毫舒展。
# 颦:作动词为皱眉,作形容词为忧愁。,蛾:眉毛。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起来临绣户":起身来到窗前在窗前,
# 绣户:解释华丽的居室,多指女子的住所。
"时有疏萤度":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
# 疏萤:指萤火点点,忽明忽暗。
"多谢月相怜":多谢月亮对我有所怜惜,
"今宵不忍圆":它今晚也不忍心变得圆满。
宋代作家
朱淑真(?~?),宋代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出身仕宦家庭,幼聪慧,喜读书,文章幽艳,擅长丹青,通晓音律。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朱淑真的诗作造语婉丽流畅,自然清新,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其词意境凄凉,哀婉动人,擅长运用白描手法准确刻画人物的神态。主要作品有《愁怀》《诉愁》《旧愁》《生查子》等。著有《断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秋夜山亭水榭的清冷,“凤帏寂寞无人伴”道出女子独守空闺的落寞,“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体现愁绪绵延。下阕“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展现女子难眠起身、凭窗所见,“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巧用拟人,营造凄清氛围,表达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与幽怨,尽显秋夜孤寂感伤。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中通过描写“山亭水榭秋方半”的秋景,以及“时有疏萤度”的夜景,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衬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与哀愁。拟人:“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赋予月亮人的情感和行为,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懂得女主人公的心思,因怜悯她而不忍变圆,使景物描写更具感染力,也深刻地表达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和对爱情的渴望。烘托:“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此处对稀疏萤火虫飞过这一清幽孤寂的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周围环境越是静谧冷清,就越能衬托出她独处时的落寞之感,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她无人相伴的寂寥心境。对比:“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将“愁闷”与“颦眉”分别用“新”和“旧”来修饰。“旧”字体现出女主人公愁情的长久,说明她长期处于忧愁的状态;“新”字则突出愁情与日俱增,每经历一些事,新的愁绪便又涌上心头。一“新”一“旧”形成鲜明对比,全面且深刻地展现出她愁绪的复杂状态,既有由来已久的相思之愁,又不断增添新的烦恼,让读者能强烈感受到她内心被愁绪缠绕的痛苦。
3. 分段赏析
此词上阕开篇呈现秋景,山亭水榭错落,秋意正半,本应赏心悦目,可笔锋一转,凤帏内寂寞空荡,无人相伴,孤寂顿生。“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用词精妙,“新”愁或因佳节临近、秋夜凉意而起,“旧”字承载过往相思,新旧愁交织,尽显愁情厚重,让人体会其爱情苦涩。下阕起笔“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刻画出女主人公的辗转难眠与满心期待,她望眼欲穿,盼着心上人,却只有稀疏萤火虫偶尔闪过,希望渺茫。结尾“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堪称神来之笔,在失落时,女主人公望向缺月,朱淑真赋予月亮温情,似它怜人孤苦故意不圆,“多谢”二字尽显痴心无奈,移情于物,余韵悠长,令人沉浸于她的哀怨期许。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在构思上精巧新颖,尽显词人的独具匠心。朱淑真一生被愁苦萦绕,满心的哀怨与孤寂竟找不到可以寄托的地方,百般无奈之下,她只能将一腔深情、满怀愁绪倾诉给那高悬于夜空的缺月,借缺月的残缺、清冷来映照自身的凄凉境遇,让悠悠情思在这一弯缺月之上寻得些许慰藉。
# 该词善以景语作结,通过白描手法塑造主人公的抒情形象。且语言流畅自然,浅切直白,浅显易懂。
现代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黄晓丹《论朱淑真《断肠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