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o
jūn
yuàn
·
·
dān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2
céng
kàn
luò
yáng
jiù
zhǐ
yáo
huáng
ruò
guǎng
广
líng
huā
tài
kuī
jiù
wáng
hóu
yuán
jīn
jīng
zhēn
jūn
shuō
zhōng
zhōu
huā
chóu

译文

在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我曾经见到过你,文章中说只有洛阳的姚黄才是独步天下的名花。现在与芍药和琼花相比,真是亏待了你。昔日你生长在花圃中,王侯将相争相观赏,如今花圃荆棘丛生,你与狐兔相伴。请不要说起中州的惨境,恐怕花也要哀愁。

逐句剖析

"曾看洛阳旧谱":在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我曾经见到过你,

# 洛阳旧谱:古代洛阳盛产牡丹,故“洛阳旧谱”指牡丹谱之类的书。

"只许姚黄独步":文章中说只有洛阳的姚黄才是独步天下的名花。

# 姚黄:牡丹珍贵品种之一,被誉为花王,北宋时十分名贵。

"若比广陵花":现在与芍药和琼花相比,

# 广陵花:指芍药和琼花。广陵,地名,在今扬州,古时以产芍药闻名。

"太亏他":真是亏待了你。

# 亏:委屈。

"旧日王侯园圃":昔日你生长在花圃中,王侯将相争相观赏,

# 旧日王侯园圃:旧时王侯的园圃。

"今日荆榛狐兔":如今花圃荆棘丛生,你与狐兔相伴。

# 今日荆榛狐兔:今日长满了荆榛,狐狸、兔子乱窜。荆榛:荆棘;狐兔:暗喻敌兵。

"君莫说中州":请不要说起中州的惨境,

# 中州: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带,时在金人占领之下。

"怕花愁":恐怕花也要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昭君怨·牡丹》是南宋词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词。上片通过洛阳牡丹“姚黄独步”与扬州芍药琼花的对比,暗叹牡丹命运不公。下片以“荆榛狐兔”描绘故都荒凉,写词人自身已被愁苦填满,难以承受。词人借惜花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慨,黍离之悲,以及报国无门的愤恨。全词语言凝练深沉,大意委婉,感时伤世,寄情于花,表现了词人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时刻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昭君怨·牡丹》是南宋词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词。北宋末年,宋徽宗与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兵俘虏,被迫向北而行,众多后妃也一同相随,最终沦落于金邦。南宋时期,满怀爱国之情的词人们每当念及这一国耻,无不感到愤慨与感伤。而生活在南宋末年的词人,痛感朝廷的腐败,目睹国势日渐衰颓,自己却报国无门,故而词人借牡丹来抒发心中的愤懑,写下了这首词,以此表达如《黍离》诗中所蕴含的那种对国家昔盛今衰的哀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南宋词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感怀词。这首词以牡丹为切入点,抒写家国兴亡之叹。将旧时洛阳牡丹的“姚黄独步”对比如今牡丹的“荆榛狐兔”之境,暗叹牡丹命运不公,借惜花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慨,黍离之悲,以及报国无门的愤恨。全词语言凝练深沉,大意委婉,感时伤世,寄情于花,表现了词人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时刻关注。

2. 写作手法

曲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词人爱中州之深,表面写怕听谈论中州的凄惨境遇,实则期盼光复中州之心无比迫切,表面写怕花愁,实是自身已被愁苦填满,难以承受,词人巧用曲笔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牡丹深切的怜惜之情和爱国却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展露无遗。对比:“曾看洛阳旧谱”写当时姚黄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佳品,备受世人追捧,“旧日王侯园圃”写如今牡丹的悲惨境遇,只剩下与荒烟衰草,荆榛狐兔相伴的命运,今昔对比,突显牡丹从“独步”到“荆榛狐兔”的命运巨变,借惜花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慨,黍离之悲,以及报国无门的愤恨。

3. 分段赏析

《昭君怨·牡丹》上片“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写牡丹的身世。作者提及曾看过的洛阳牡丹谱,姚黄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佳品。“独步”二字,准确、简洁地表明这些牡丹的美丽与名贵。“若比广陵花,太亏他”转写目前。芍药、琼花以及牡丹皆为闻名天下的花卉。前两者尽管遭受了战火的无情摧残,可依然靠近朝廷所在之地,时常成为词人笔下吟诵的对象。然而,与之相比,牡丹的命运却格外悲惨,沦落于敌人的铁蹄下,就如同王昭君一般,沦为朝廷软弱无能的牺牲品。词人这般描述,既饱含着对牡丹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对朝廷当政者的强烈怨愤。下片“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描绘了国破家亡后中州的惨象,也点明了牡丹如今的悲惨处境。盛世繁华时的姚黄魏紫,倾国倾城,如今山河破碎,一片焦土,牡丹也就只剩下与荒烟衰草,荆榛狐兔相伴的命运了。今昔对比,尽显荒凉。词人的忧国之心,离黍之哀,透过这些形象的描写,一览无余。“君莫说中州,怕花愁”此句蕴含了词人极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词人怕听到谈论中州的凄惨境遇,这并非是胆小懦弱。恰恰相反,这充分说明词人爱中州之深,可见其期盼光复中州之心的迫切,也反映出未能渡江驱敌的愤恨心情。身在纷乱时局,堂堂七尺男儿,空怀雄心壮志,却报国无门。在这样的环境里,词人内心的波澜起伏可想而知。结尾句“怕花愁”表象上看是担忧牡丹哀愁,实际上却是词人自身已被愁苦填满,难以承受。词人巧用曲笔的表达方式,一方面将自己对牡丹深切的怜惜之情展露无遗,另一方面,巧妙地引领读者走进词中的情境,让读者切身感受,仿佛正与牡丹相对而视,亲眼目睹其满面愁容,从而不由自主地被触动,心生感慨。

4. 作品点评

《昭君怨·牡丹》这首词构思精巧,对比鲜明,大意委婉。尽管篇幅短小,却将叙事、议论与抒情完美融合,结构紧凑,环环相扣。词人借咏叹牡丹,生发出一个极具积极意义的主题,这是与他满腔的爱国热忱紧密相连。在词中,词人感怀时世变迁,将情感寄托于牡丹,充分展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始终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片说洛阳的牡丹,独步天下,胜于扬州的芍药,似只就花来比较,但作者之意却不在此。结句将主意揭露,名为惜花,实惜中州,旧国旧都的哀怨,借对扬花洛花的褒贬抑扬表现出来。

近代文学家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下一篇:宋·陆游《月下小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