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áng
sūn
·
·
fān
yáng
péng
shì
xiǎo
lóu
zuò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2
lěng
hóng
xià
táng
qiū
cháng
xíng
yún
gòng
zhōu
líng
luò
jiāng
nán
yóu
liǎng
chóu
móu
liào
yín
luán
chóu

译文

火红的枫叶片片飘落进秋天的池塘,我常乘着小船与浮云一起四处飘泊。飘泊在这江南水乡,实在是身不由己。唉,我和她的恩爱是那样缠绵深厚,她想必一夜又一夜地思念着我,以至愁肠百结了。

逐句剖析

"冷红叶叶下塘秋":火红的枫叶片片飘落进秋天的池塘,

# 冷红:指枫叶。

"长与行云共一舟":我常乘着小船与浮云一起四处飘泊。

"零落江南不自由":飘泊在这江南水乡,实在是身不由己。

"两绸缪":唉,我和她的恩爱是那样缠绵深厚,

# 绸缪:指感情缠绵深厚,不能分解。

"料得吟鸾夜夜愁":她想必一夜又一夜地思念着我,以至愁肠百结了。

# 吟鸾:古人常以鸾凤喻夫妇。此指作者的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是南宋词人姜夔于1183年创作的词作。此词描绘秋日登番阳彭氏小楼之景,借景抒发身世之感与怀人之情。开篇写秋塘红叶飘落之景,随后自述漂泊江南,身不由己的境遇,最后由己及人,设想所思之人也在夜夜忧愁思念。全词以景含情,借冷红叶、秋塘、行云等意象营造出凄冷氛围,情景交融。该词篇幅短小却情味深长,语言清新明快,将羁旅漂泊之愁与相思之情表达得真挚细腻,尽显姜夔词作婉约蕴藉之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是姜夔所作。宋神宗时彭汝砺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其四世孙彭大雅于公元1240年(嘉熙四年)出使北方,卒后追谥忠烈。姜夔回到故乡,秋日登上彭氏小楼,因感叹自身飘零身世,忆念远方亲人而创作此词。词作年不可考,从“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等词意判断,大约作于姜夔中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人兼行旅题材的词。描绘了秋日登彭氏小楼的所见所感,借秋景表达词人因生计所迫漂泊、不能自主的无奈,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出双方情意绵绵、相互惦念的深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冷红叶叶下塘秋”,描绘秋塘红叶飘落之景,渲染出凄清冷落的氛围,借此烘托出词人漂泊孤寂的心境。象征:“长与行云共一舟”中,以“行云”象征漂泊不定的身世,形象地写出词人四处流浪、居无定所的状态。想象 :结尾“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从自身思念对方,想象对方也在为相思而愁苦,拓宽了情感表达的深度,使情感更为深沉、真挚。

3. 分段赏析

起句借景开篇,点明时节。“冷红”指枫叶,霜后绯红的枫叶在秋风中,一叶一叶飘向秋塘。以“冷红”状枫叶,全词瞬间笼罩凄冷氛围。古代文人常因秋风落叶,伤时悲秋,或念故土,或忧身世,此为常见。次句“长与行云共一舟”,句法新颖。行云常喻江湖游子,姜夔一生未仕,四处漂泊,行踪无定,以“行云”象征其身世甚为恰当。他未直说身如行云,偏言“长与行云共一舟”,不落窠臼。词人浪迹江湖,居无定所,舟行之处,行云仿佛相随,恰似与行云“共一舟”。这两句泛写登楼所感所见,既契合当时环境,其创意新奇处,也彰显出白石词“气体超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特质。第三句承接上文,点明所处之地。“不自由”即身不由己。姜夔布衣终身,穷愁潦倒,为生计所迫,或寄人篱下,或随人远游,辗转奔波,难寻安身之所。“不自由”看似平淡,却道尽漂泊江湖的无尽酸辛。结尾两句由伤漂泊转为怀远人。“两绸缪”一语双关,兼写男女双方,言彼此情意缠绵,相互思念。“料得吟鸾夜夜愁”则专写对方。古时常用鸾凤喻夫妇,此处“吟鸾”加“料得”,应指因相思夜不能寐之人,让人联想起李商隐“夜吟应觉月光寒”。由自己思人推想对方念己,情感更深厚,意境更深远。“夜夜愁”表明对方无夜不思、无夜不愁。词人坚信对方的真挚思念,正体现出自己的一往情深。

4. 作品点评

此词题下有序“鄱阳彭氏小楼作”。鄱阳即江西波阳县,乃词人故乡。彭氏是宋代鄱阳望族,神宗时彭汝砺官至直学士,声名显赫。此词写于秋日登彭氏小楼之际,主题为伤飘泊、怀远人。白石的羁旅之作,不着重具体描绘漂泊情状,而是聚焦于抒发孤独、伤感的内心情愫,引人探寻幽微之处。该词精妙在于将身世之感与怀人之情融为一体,故而显得含蓄深沉,别具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盖去声怒拗,力能镇纸,遂使柔婉小词,平添清刚之气。

现代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胡迎建《鄱阳湖历代诗词集注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其二)》

下一篇:宋·刘克庄《昭君怨·牡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