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日常多":分别的时光总是漫长,
"会时常少天难晓":相聚的时辰偏又短暂,连天色都难破晓。
"正喜花开":方才为花开欣喜,
"又愁花谢":转眼又为花谢忧愁,
"春也似人易老":春天也像人一样容易衰老。
"惨无言、念旧日朱颜":黯然无言、想起昔日青春容颜,
"清欢莫笑":那时的欢乐莫要嘲笑。
"便苒苒如云":就像那冉冉浮云,
# 苒苒:云层堆积的样子。
"霏霏似雨":霏霏细雨,
"去无音耗":一去再无音讯可找。
"追想墙头梅下":追忆曾在墙头梅下,
"门里桃边":门里桃边,
"名利为伊都忘了":为伊人把名利全都忘掉。
"血写香笺":用血书写信笺,
# 笺:信笺,诗笺。
"泪封罗帕":以泪封缄罗帕,
# 罗帕:凌罗手编。
"记三日、离肠恨搅":记得离别三日、愁肠百结如绞。
"如今事":如今往事成空,
"十二楼空凭谁到":十二楼阁凭谁再到。
# 凭:由、任由。,十二楼: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可泛指京都楼阁。
"此情悄":此情默默。
# 悄:忧伤,寂静。
"拟回船、武陵路杳":想要调转船头,可那武陵仙路早已云遮雾绕。
# 武陵:桃花源。
北宋文学家
晁补之(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曾任礼部郎中、国史编修官、知河中府等职。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散文流畅,论政、论史之作,比较注重“事功”,主张以武力收复幽蓟十六州。诗尤以乐府与古体见长,骨力道劲,辞格俊逸。词的风格与苏东坡的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之外,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不作绮艳语。代表作品有《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摸鱼儿》等。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1. 分段赏析
上阕以“别日常多,会时常少”直抒离愁,以“天难晓”暗喻相思长夜,奠定全词哀婉基调。“正喜花开”三句运用“喜—愁”转折,将春光易逝与人世无常相勾连,而“苒苒如云”三句以飘渺的云雨意象,喻指往昔欢情消散无踪。下阕“追想墙头梅下”转入具体回忆,“名利都忘”凸显用情之深;“血写”“泪封”二句以极端化的动作描写,强化离别之痛。“十二楼空”化用仙典,暗喻情人远去、仙境成空,结句“武陵路杳”运用了桃源迷途的典故。全词上下阕虚实相生,今昔交织,以“春—人”“乐—哀”“聚—散”的多重对照,完成了一场缠绵悱恻的抒情独白。
上一篇:宋·戴复古《大热五首(其二)》
下一篇:宋·张舜民《卖花声·楼上久踟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