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二月客添衣":早春二月,冷风凄凄,巴陵的羁客已添加寒衣,
# 添衣:添加衣服,是说春寒难耐。,巴陵:今湖南岳阳市。
"草草杯觞恨醉迟":客里的饭食简单酒味薄,众人早已醉,我为何醉得太迟。
# 草草杯觞:简单的酒食。觞:盛有酒的杯。
"燕子不禁连夜雨":归巢的燕子瑟缩着毛羽,连夜寒雨使它们畏怯难飞,
# 不禁:禁不住,经受不起。
"海棠犹待老夫诗":庭下的海棠却经雨不谢,仍然争芳吐艳待我老夫吟诗。
# 老夫:诗人自称。
"天翻地覆伤春色":呵,一想到天地翻覆,故国难回,春光愈美愈令人伤悲,
# 天翻地覆:指社会巨大的变乱。
"齿豁头童祝圣时":我头秃齿落老景日催,仍洒泪遥祝太平圣时。
# 祝圣时:遥祝圣明时代到来。,齿豁头童:牙齿残缺,头发脱落,形容人的衰老。
"白竹篱前湖海阔":白竹篱前是辽阔的湖海,
"茫茫身世两堪悲":我身世凄迷,前途茫茫,忧国伤已,有双重的悲戚。
两宋之交诗人,“诗俊”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上舍及第,南宋初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也被称之为“诗俊”,是当时“洛阳八俊”之一。其擅长填词,前期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亦甚深,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但题材较窄,以题画咏物写景为主。南渡后,陈与义身经乱离,感时抚事,诗风沉郁悲壮,忧国伤时,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代表作品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夏日集葆真池上》《春日二首》等。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咏物言志与感怀家国题材。诗中通过描绘巴陵二月客居的凄冷,以燕子惧雨、海棠经雨不谢的对比,赞海棠气节;又由“天翻地覆”“齿豁头童”感慨国破身衰,最后以“湖海阔”“两堪悲”收束,既写海棠之坚,又融个人身世与家国之悲,表达对高洁品格的推崇及忧国伤时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叙事开篇,点明巴陵二月客居,天气寒冷需添衣,饮酒消愁却恨醉得太迟,隐含客居凄凉与愁绪难消。颔联“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写景对比,燕子经不起夜雨,海棠却经雨不谢,等待诗人赋诗,暗喻对怯弱与坚贞两种态度的褒贬。颈联“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直抒胸臆,“天翻地覆”写国家剧变,伤春色之衰;“齿豁头童”写自身衰老,仍祝圣时,蕴含国破身衰的双重悲痛。尾联“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以景结情,白竹篱前湖海辽阔,而自身身世茫茫,将个人身世与家国之悲交融,深化“两堪悲”的主题。
3. 作品点评
此诗将咏物与言志、个人命运与家国灾难紧密结合,以海棠经雨不谢象征坚贞气节,借景抒情、对比鲜明。语言凝练沉郁,如“天翻地覆”四字力透纸背,道尽国家剧变之痛。整体意境深阔,情感真挚,既展现陈与义诗歌沉郁悲壮的风格,也体现其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在宋代咏物感怀诗中独具艺术感染力。
# 意境深阔。题外燕子对题内海棠,不觉添出,用笔灵妙。此南渡后诗,故有“天翻地覆”四字。
清纪昀《濂奎律髓汇评》
# 自陈、黄之后,诗人无逾陈简斋。其诗由简古而发秘纤,值靖康之乱,崎岖流落,感时恨别,颇有一饭不忘君之意。如“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皆可味也。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
下一篇:宋·张埴《菊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