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uàng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邵雍浏览量:3
měi
hèn
xìng
hūn
wén
dào
wǎn
cháng
cán
zhì
duǎn
shì
shí
nán
rén
shēng
sān
wàn
liù
qiān
èr
wàn
lái
shēn
què
xián

译文

常常悔恨自己生性愚钝,领悟道理太晚,长久惭愧自己智谋短浅,难以把握时机。人生有三万六千天,两万天以来身体却很清闲。

逐句剖析

"每恨性昏闻道晚":常常悔恨自己生性愚钝,领悟道理太晚,

"长惭智短适时难":长久惭愧自己智谋短浅,难以把握时机。

"人生三万六千日":人生有三万六千天,

"二万日来身却闲":两万天以来身体却很清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况三首(其三)》是北宋诗人邵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反思与自省。前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生性愚钝、领悟道理太晚的悔恨,以及智谋短浅、难以把握时机的惭愧之情。后两句诗人又感慨人生短暂,两万天以来身体却很清闲,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人生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卒后赐谥康节。先祖为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邵雍是理学象数派创立者,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诗多为随口成章的闲适之作,诗风平易明畅,语言浅近通俗而往往寓以理趣机锋,亦有被讥为有韵之语录者,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又被称为“击壤体”。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每恨性昏闻道晚”中“每恨”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悔恨之情,“性昏”表明自己生性愚钝,“闻道晚”则强调领悟道理的时间太晚。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性格和认知能力的深刻反思,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懊悔。“长惭智短适时难”中“长惭”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惭愧之情,“智短”指出自己智谋短浅,“适时难”说明难以把握时机。此句从另一个角度对自身进行了批判,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不足的无奈和自责。“人生三万六千日”这是一个客观的陈述,点明了人生的时长。诗人以具体的数字来强调人生的短暂,为下文的感慨做铺垫。“二万日来身却闲”中“二万日”与“三万六千日”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认为自己浪费了大量时间的感慨。“身却闲”则直接表明自己在这两万天里身体清闲,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体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下一篇:宋·赵蕃《早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