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ǎn
huáng
ēn
·
·
hán
shí
duō
shí

朝代:宋作者:晁冲之浏览量:3
hán
shí
duō
shí
dān
chū
mài
xiǎo
yuàn
chóng
lián
yàn
fēi
ài
zuó
xiāo
fēng
zhǐ
yǒu
fēn
chūn
zài
jīn
zhāo
yóu
yīn
qíng
kuài
shú
shuì
lái
宿
chéng
wēi
dài
luó
jīn
wèn
méi
dài
kàn
zhuó
huā
yīn
gǎi
xiào
zhāi
shuāng
xìng
lián
zhī
dài

译文

寒食节过去没多久,牡丹刚刚开始售卖。小院中重重帘幕,燕子飞舞都有些阻碍,昨夜的风雨过后,只剩下一点春天的气息了。但今朝依然感受到快乐,天气一会儿阴一会儿晴变化很快。从熟睡中醒来,还带着些许宿醉。她不吝惜罗襟去擦拭眉黛,看着花阴逐渐移动。笑着摘下双杏子,连枝戴在头上。

逐句剖析

"寒食不多时":寒食节过去没多久,

"牡丹初卖":牡丹刚刚开始售卖。

"小院重帘燕飞碍":小院中重重帘幕,燕子飞舞都有些阻碍,

"昨宵风雨":昨夜的风雨过后,

"只有一分春在":只剩下一点春天的气息了。

"今朝犹自得":但今朝依然感受到快乐,

"阴晴快":天气一会儿阴一会儿晴变化很快。

"熟睡起来":从熟睡中醒来,

"宿酲微带":还带着些许宿醉。

# 酲:酒后不适。

"不惜罗":她不吝惜罗襟去擦拭眉黛,

"看著花阴移改":看着花阴逐渐移动。

# 著:一作着。

"笑摘双杏子":笑着摘下双杏子,

# 摘:一作拈。

"连枝戴":连枝戴在头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感皇恩·寒食不多时》是宋代晁冲之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暮春时节,独居闺中的女子生活场景。通过环境与动作细节描写,展现女子心境。上片借景暗示女子对春光流逝的惋惜,却又以“今朝犹自得,阴晴快”转向乐观。下片细腻刻画女子睡起梳妆过程,“笑摘双杏子,连枝戴”体现其乐观盼成双的心态。写作上善用细节描写。该词不落闺怨俗套,塑造出乐观、自信、充满希望的女子形象,生动展现出春日闺中生活的别样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晁冲之(1072?~1126?),北宋诗人。字用道,改字叔用,济州巨野(今山东)人。举进士不第,绍圣间党锢事起,隐居具茨山下,世称具茨先生。政和中入大晟府,后授承务郎。晁冲之与吕本中、王直方等有唱和,曾学诗于陈师道,吕本中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沉郁稳健,笔力雅健,刘克庄称其诗“意度沉阔,气力宽余,一洗诗人穷饿酸辛之态”。晁冲之擅长作词,其《汉宫春·梅》以构思新奇、笔致清丽闻名。另有作品《重过鸿仪寺》《与秦少章题汉江远帆五首》《夷门行赠秦夷仲》等。著有《具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情词。描绘了暮春时节,独居闺中女子的生活场景与心境。通过写寒食节后小院景象、女子晨起梳妆及摘杏子等行为,塑造出一位乐观、自信、充满希望的女子形象,表达出女子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区别于传统闺怨题材的愁苦忧思。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下片通过对少妇睡起后的状态,如“宿酲微带”“不惜罗襟揾眉黛”等细节,细腻地刻画了少妇的心理与动态,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3. 分段赏析

开篇即点明,词中女主人公身处暮春时节,所在之地是那有着重重帘幕的小院。寒食刚过没几日,街头巷尾便已响起售卖牡丹的声音,这无疑是暮春独有的景致。春日里最为活跃的燕子,在天空中穿梭往来,却因那层层叠叠的帘幕阻挡,未能飞进小院深处。“朱帘隔燕”,恰似这位心境悠然、观察入微的少妇眼中所得之景。此时,尚未见女子内心情绪的表露,直至“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才从侧面隐隐透露出她的心情。就如孟浩然在《春晓》中所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昨夜的疾风骤雨,使得繁花凋零,恰如晏殊《踏莎行》中“小径红稀”所描绘的那般。花,向来是春天的象征,可无情的风雨却将其几乎摧残殆尽,所剩寥寥无几。这怎能不让少妇触目惊心,不禁发出“只有一分春在”的惊叹。九分春色皆被风雨吹打而去,她又怎会不为此感到惋惜呢?正如辛弃疾在《摸鱼儿》中所言“惜春常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然而,这位女主人公虽怜惜春光,却并不因春去而悲伤,更不会抱怨春天的离去,而是“今朝犹自得,阴晴快”,她的情绪并未被暮春风雨后群芳凋零的冷落氛围所左右,无论天晴还是天阴,都能保持愉悦。上片末尾这两句,成为全词情调是走向愁苦还是转向乐观的关键转折点。下片着重刻画少妇睡醒后梳妆的一系列举止神态。少妇从熟睡中醒来,昨夜的酒意尚未完全消散,双颊依旧带着些许昨夜醉酒后的红晕,昨夜微醺后的倦意也还未全然褪去,那慵懒娇柔的姿态,着实惹人怜爱。正是因为宿醉未醒,四肢绵软无力,她懒得下床去打水洗漱,便“不惜罗襟揾眉黛”,随手扯过罗衣擦拭昨夜画眉留下的残妆。作者对少妇这一心理与动作的描摹,细致入微且生动逼真。随着太阳逐渐升高,她的酒意慢慢消散,倦态也渐渐退去,逐渐恢复了平日的活力,这才开始梳妆打扮,轻描娥眉,淡施粉黛,随后“看着花阴移改”,顾影自怜。这起床梳妆的过程,与温庭筠《菩萨蛮》中“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所描绘的少妇梳妆情景异曲同工,都是通过女子梳妆的过程与动作,来刻画其神态与心境。“花阴移改”进一步补充说明了日头渐高,随着太阳升高,花影逐渐缩短,这表明少妇从睡醒到起身,再到梳洗完毕,直至有闲情留意“花阴移改”,其间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而通过“日高”“花阴移改”这些具体形象的描写,使得时间的漫长不再显得抽象。结尾处“笑摘双杏子,连枝戴”,杏子成双成对,巧妙地暗示了词中女主人公内心渴望自己也能早日成双的微妙心理。“笑摘”二字,充分展现出她乐观开朗的心情。尽管当下她暂时独居,但她坚信,不久之后自己便能如同这成双的杏子一般,拥有美好的生活。杏子在此处成为她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与象征,言有尽而意无穷,趣味盎然。一个“笑”字,更是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她满怀信心与希望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百步洪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邵雍《自况三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