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更承夜永":寒夜的敲更声接续着这漫漫长夜,
# 夜永:长夜。,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
"凉夕向秋澄":清凉的夜晚像秋天那般澄澈。
# 秋澄:澄净的秋色。
"离心何以赠":离别时难以割舍,拿什么赠送给你呢?
# 离心:离别之心。
"自有玉壶冰":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冰一样真心。
# 玉壶冰:比喻清白和高洁。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比喻人品质的高洁。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出秋夜的漫长与清冷,营造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表明诗人内心的高洁与坦诚,体现出与友人之间真挚而纯净的情谊。全诗情感真挚,意境高远,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独特表达。
2. 写作手法
比喻:“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中运用了比喻,诗人将自己的“离心”比作“玉壶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还展现了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友情的珍视,使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动人。倒装:“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中,诗人通过倒装的句式,不仅在形式上打破了常规,更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它不仅突出了离别时的凄凉氛围,还增强了情感的起伏和深度,使这首诗在情感和意境上都显得更加丰富和动人。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采用了倒装的句式,先写出“夜永”“更寒”,再回溯到秋高气爽的黄昏,诗人与友人促膝长谈、依依惜别。这种独特的章法打破了按时间顺序叙述的常规,突出了“更寒”“夜永”,从而强化了两位挚友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使平铺直叙的表达变得起伏跌宕。其中,“秋澄”“夜永”中的“澄”“永”,不仅点明了季节与时间,更象征着朋友之间真诚相见、友谊长存;而“凉夕”“寒更”中的“凉”“寒”,也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冷,更反映出临别时的黯然心境。倒装、侧重、情景交融等手法被诗人巧妙融合,展现出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在深厚的友谊面前,离别时的赠言便显得尤为珍贵。“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这两句诗出人意料,却深刻体现了两位朋友坦诚相见的真挚情谊。诗人并未送上客套的祝愿,而是以一颗冰清玉洁的心作为赠物,将自己的“离心”比作“玉壶冰”,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境不谋而合。
4. 作品点评
在古代,送别诗常以秋季为背景,诗人多借秋景的萧瑟来抒发离愁别绪,写得凄凄切切。然而,这首诗却别具一格。尽管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也发生在秋天,但他并未陷入常见的悲切与哀伤之中,而是将离别之情表现得高洁而纯真。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初唐诗坛上较为罕见。
# 诗意浅显,写朋友二人的友谊,又不直说。
不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范凤驰《新选唐诗精华》
上一篇:唐·许浑《夏日寄江上亲友》
下一篇:唐·杜甫《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