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chén
tóng
chuān
máo
qiū
jiǔ
yǒng
·
·
qiū
yuè

朝代:唐作者:骆宾王浏览量:1
yún
shéng
jìng
yuè
mǎn
jìng
lún
yuán
zhū
huī
lěng
líng
shuāng
guì
yǐng
hán
lòu
cǎi
hán
shū
guāng
yàng
lán
西
yuán
shǎng
nán
fēi
zhōng
wèi
ān

译文

披着彩云星河分外洁净,满月时就像镜子般浑圆。沾湿的露珠闪射冷冷光辉,挂着寒露月中桂影也透寒。渗漏的彩色疏薄剔透,浮光荡漾如波翻急澜。但是只能徒然在西园自赏,要飞回南方终久不得安。

逐句剖析

"云披玉绳净":披着彩云星河分外洁净,

# 玉绳:星名。指北斗七星之开阳、摇光二星。后亦泛指群星。

"月满镜轮圆":满月时就像镜子般浑圆。

# 轮:一作光。,月:一作桂。

"裛露珠晖冷":沾湿的露珠闪射冷冷光辉,

# 珠晖:一作朱花。,裛:通“浥”。沾湿。

"凌霜桂影寒":挂着寒露月中桂影也透寒。

# 桂影:一作纨扇。

"漏彩含疏薄":渗漏的彩色疏薄剔透,

"浮光漾急澜":浮光荡漾如波翻急澜。

"西园徒自赏":但是只能徒然在西园自赏,

# 西园:曹植《公谯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南飞终未安":要飞回南方终久不得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五言律诗。以秋月为题材,用细腻笔触勾勒出秋晨月夜的静谧清冷,尽显秋月独特韵味。首联绘云散银河清、月如明镜之景,营造宁静清朗的秋夜氛围;颔联借露珠桂花,强化清冷萧瑟之感;颈联以月光变幻,展现秋夜深邃神秘;尾联则借景抒情,抒发诗人孤独不安与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寄情诗。本篇聚焦于秋月的形象刻画,着重描绘其皎洁明亮的光辉以及清冷萧瑟的气质,将秋月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2. 分段赏析

首联“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以“云披玉绳净”开篇,描绘出云层散去后,银河(玉绳)显得格外清澈明亮的景象。接着,“月满镜轮圆”则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如同圆满的镜子一般悬挂在夜空中,皎洁明亮。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清朗,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颔联“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清冷氛围。“裛露珠晖冷”中,“裛露”指露珠,“珠晖”指露珠在月光下闪烁的光辉,“冷”字则点出了露珠带来的寒意。而“凌霜桂影寒”中,“凌霜”形容桂花在秋霜中挺立,“桂影”指桂花的影子,“寒”字再次强调了秋夜的清冷。这两句诗通过露珠和桂花的描绘,将秋夜的清冷萧瑟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转而描绘月光的动态变化。“漏彩含疏薄”中,“漏彩”指月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含疏薄”则形容月光在云层中若隐若现的样子。“浮光漾急澜”中,“浮光”指月光在水面上荡漾,“急澜”形容水流湍急的样子。这两句诗通过月光的动态变化,展现了秋夜的深邃与神秘,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流动的美感。尾联“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由景及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不安。“西园徒自赏”中,“西园”可能是诗人与友人赏月的地点,“徒自赏”则表达了诗人独自赏月的孤独之情。“南飞终未安”中,“南飞”可能指大雁南飞,“终未安”则表达了诗人对大雁未能找到安身之所的同情,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骆宾王《赋得春云处处生》

下一篇:唐·李显《幸秦始皇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