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jìng

朝代:唐作者:骆宾王浏览量:3
xiě
yuè
fāng
guì
zhào
yǒu
huā
líng
chí
guāng
xiè
shuǐ
fān
jiāng
yǐng
xué
bīng

译文

镜子映月时,仿如明月却无桂树之影‌,映日则显菱花纹彩绚烂‌。它不滞留光芒,更非水波摇漾之态‌,倒映的虚影恰似寒冰般清冷澄明‌。

逐句剖析

"写月无芳桂":镜子映月时,仿如明月却无桂树之影‌,

# 芳桂:传说中将月中黑处说成是桂花树。,写月:描画月亮,这里指用镜照月亮。

"照日有花菱":映日则显菱花纹彩绚烂‌。

# 花菱:古也称镜为“菱花”。

"不持光谢水":它不滞留光芒,更非水波摇漾之态‌,

"翻将影学冰":倒映的虚影恰似寒冰般清冷澄明‌。

# 翻将影学冰:反将影子学成了冰,因为镜子是凉的。翻: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镜》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镜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真实与虚幻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前两句诗人描绘了月亮没有芳美的桂花,而镜子则反射出太阳下的花草美丽芬芳。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镜子的反射功能。后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镜子的特性,它不依靠光线折射水面,而是像冰一样反射出清晰的影像。这一句不仅赞美了镜子的高雅品质,也象征了诗人追求光明和纯净的精神境界。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镜子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光明和纯净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写月无芳桂”此句以月亮为切入点,用“无芳桂”暗示月亮本身并无实物存在,只是诗人借以描绘的一种意象。这里的“芳桂”可能暗指传说中月宫的桂树,诗人通过这种描写,巧妙地引出了镜子的虚实相生的特点,为下文描写镜子的虚幻之美做了铺垫。次句:“照日有花菱”与上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照日”与“写月”的对比,突出了镜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阳光下的镜子能够清晰地映照出花菱的美丽,这里的“花菱”可能指菱花,是古代镜子的一种常见装饰图案。此句不仅描绘了镜子的美丽,也暗示了镜子能够反映现实世界的美好。第三句:“不持光谢水”此句进一步深化了镜子的特点,“不持光谢水”表明镜子的光芒并非像水一样容易消散,而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里的“光”可以理解为镜子的反射能力,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赞美了镜子的高雅品质。末句:“翻将影学冰”此句以“影学冰”作结,形象地描绘了镜子的清澈透明。诗人将镜子比作冰块,不仅突出了镜子的冷峻之美,也暗示了诗人自身追求光明、纯净的精神境界。通过这种比喻,诗人表达了对镜子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自身精神追求的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羽《送灵一上人》

下一篇:唐·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