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kāi
yuán
shì
fēn
míng
zài
yǎn
qián
duān
dào
zéi
suì
shí
qiān
xiá
西
jiāng
wài
qín
chéng
běi
dǒu
biān
wéi
láng
cóng
bái
shǒu
bìng
shù
qiū
tiān

译文

开元盛世的事情,一件件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无缘无故盗贼兴起,转眼间时光已经流逝。我如今身处巫峡西江之外,而长安就像在北斗星旁边一样遥远。我作为郎官直到头发变白,还卧病在床,度过了好几个秋天。

逐句剖析

"历历开元事":开元盛世的事情,

# 历历开元事:张华诗:“昔事历历记。”历历,分明貌。开元事,开元盛世时的情形。

"分明在眼前":一件件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 分明在眼前:庾信《春赋》:“分明入射堂。”谢灵运诗:“浮欢昧眼前。”

"无端盗贼起":无缘无故盗贼兴起,

# 无端盗贼起:汉乐府《从军行》:“祸集非无端。”汉武帝书:“盗贼纵横。”盗贼起,指安史乱起。

"忽已岁时迁":转眼间时光已经流逝。

# 忽已岁时迁:鲍照诗:“岁时多阻折”。岁时迁:时移世易全变样。迁:变化。

"巫峡西江外":我如今身处巫峡西江之外,

# 巫峡西江外:阴铿诗:“江连巫峡长。”梁简文帝诗:“落日下西江。”赵曰:蜀江从西来,故谓之西江。长安城,谓之北斗城。巫峡:诗人所在地。西江:蜀江自西而来,故称。

"秦城北斗边":而长安就像在北斗星旁边一样遥远。

# 秦城:指望中之地长安。

"为郎从白首":我作为郎官直到头发变白,

# 为郎从白首:蔡梦弼曰:公在蜀为尚书员外郎,故云。荀悦《汉纪》:“冯唐白首,屈于郎署。”谢灵运诗:“卧病同淮阳。”为郎:指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杜首为郎时,年已五十三岁。从:“任从”“听任”。白首:化用“冯唐白首,屈于郎署,岂不惜哉”之意(荀悦《前汉纪》卷八)。

"卧病数秋天":还卧病在床,度过了好几个秋天。

# 卧病数秋天:顾注谓前后情事,俱从卧病中追数而见者,其语太曲。庾信《小园赋》:“异秋天而可悲。”数秋天:即屡经秋日。数,频频,屡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历历》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作品收录于《杜工部集》。此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晚年漂泊西南阶段,以开元盛世与战乱现实的今昔对照为核心,展现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的相互映照。其创作背景正值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晚年流寓西南之际。全诗以追忆开元盛世、感怀当下战乱动荡为核心线索,将社会巨变与诗人个人遭际交织呈现。前四句以对比手法展开:借“开元旧事”的追忆与“盗贼骤起”的现状形成对照,以时间跨度凸显时代的剧烈变迁。后四句则以巫峡、长安等意象为纽带,牵出诗人漂泊孤老的慨叹,再融入卧病感秋的境况,尽显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此诗语言洗练,前半阕聚焦开元盛世的集体记忆,后半阕则转向个人因战乱流离的遭际,彰显了杜甫将个体生命体验融入时代叙事的“诗史”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历历》这首五律,相较于杜甫同时期的名篇稍显逊色。不过,它创作于杜甫去世前不到四年,意义非凡。诗中依次讲述开元盛世的繁华、安史之乱的动荡、漂泊四川的艰难,直至自己沉沦卧病的凄凉,宛如一幅生动的人生画卷,概括了杜甫这一时期的生命历程,饱含着他对往昔的追忆、对时局的感慨以及自身命运的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首联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深刻记忆。“历历”一词强调了往事的清晰,“分明在眼前”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晰的感受,仿佛那些盛世场景就在眼前重现。诗人通过对开元盛世的回忆,表达了对那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美好时代的深深怀念,为全诗奠定了怀旧的情感基调。“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颔联笔锋一转,从对盛世的怀念过渡到对现实的感慨。“无端”一词表现出盗贼兴起的突然和无缘无故,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忽已岁时迁”则强调了时光的匆匆流逝,在不经意间,社会已经从盛世走向了乱世。此联通过今昔对比,流露出诗人对时局变化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颈联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现实处境。“巫峡西江外”点明了诗人漂泊在巫峡西江之外的偏远之地,“秦城北斗边”则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长安的遥远,如同在北斗星旁边一样。通过空间上的距离感,诗人表达了自己远离朝廷、漂泊在外的孤寂和无奈,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身世之感。“为郎从白首,卧病数秋天。”尾联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哀。“为郎从白首”表明诗人一生为郎官,却直到头发变白都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卧病数秋天”则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卧病多年的情景,数着一个个秋天过去,时光流逝,而自己的理想却未能实现。此联将诗人的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动荡不安相结合,深化了诗歌的情感主题,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悲哀和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骆宾王《送别》

下一篇:唐·李商隐《韩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