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yōu
guǎn
xiǎo
lóu
chūn
jìn
huái
怀
èr
shǒu
èr
)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guān
lǎo
yuàn
chūn
chí
zhǐ
hèn
chūn
guī
wèi
guī
zuì
shì
yáng
huā
xiàng
rén
zuò
西
fēi

译文

并非因为年岁已高就希望春天来得迟些,只是遗憾春天归去时我却未能归乡。最让人恼恨的是那杨花啊,它们似乎故意捉弄我这个异乡游子,一朵朵、一缕缕都朝着西边飞去,仿佛在嘲笑我还滞留他乡。

逐句剖析

"不关老去愿春迟":并非因为年岁已高就希望春天来得迟些,

# 愿春迟:希望春天过得慢一点。迟:指迟归。,不关:不是因为,并非。

"只恨春归我未归":只是遗憾春天归去时我却未能归乡。

"最是杨花欺客子":最让人恼恨的是那杨花啊,它们似乎故意捉弄我这个异乡游子,

"向人一一作西飞":一朵朵、一缕缕都朝着西边飞去,仿佛在嘲笑我还滞留他乡。

# 作西飞:作者的家乡在临安西面,故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其二)》是一首情感真挚、构思巧妙、语言质朴的思乡盼归诗。通过伤春盼归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落寞情怀。诗中运用借景抒情、拟人、对比的写作手法,增添了本诗的色彩。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意象和真挚动人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心似箭的迫切愿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杨万里因丁忧而留在家中,期间他曾在临安有过一段寓居生活。正是在这段寓居临安的日子里,他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杨花的西飞,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以及因不能归乡而产生的愁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杨花的西飞这两个景象,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春天的结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家乡的远离,而杨花的西飞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拟人:诗人把无知的杨花写成有知,认为它们故意欺负客居在外的游子,对着游子一一向西飞去。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还使得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鲜明和强烈。对比:诗人在后两句中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因不能归乡而产生的愁绪。这种直抒胸臆的写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和动人。

3. 分段赏析

首句“不关老去愿春迟”,诗人以淡然之态道出内心深处对春的眷恋与不舍。这里的“不关老去”,并非真的与年岁增长无关,而是诗人以一种超脱的口吻,掩饰着内心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与无奈。人至中年,本应更加豁达,对季节更迭不再过分挂怀,但诗人却坦言自己依然愿意春天能稍作停留,这份对春的执着,实则是对青春、对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诗人自感虽未至暮年,却因壮志未酬,精神层面已显“衰老”,这份“衰老”源自于对年华虚度、理想未竟的深切悲哀,以及对人生归宿的迷茫与渴望。“只恨春归我未归”,此句中的“归”字,意蕴丰富,既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是对自己事业归宿的追寻。诗人身处异乡,心系家国,渴望建功立业,以一腔热血报效国家。他曾满怀希望地向朝廷献上《千虑策》,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回应。孝宗皇帝的消极态度,以及“隆兴和议”后的抗金复国之志渐熄,都让诗人深感失望与无奈。他意识到,自己的报国之路或许将如蜀人魏致尧一般,石沉大海,无人问津。这种希望与失望的交织,让诗人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不禁生出“不如归去”的念头,却又因现实所迫,暂不得归,这种无奈与憾恨,如同春日里匆匆离去的杨花,让人心生凄楚。后两句“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诗人借杨花之态,抒发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既羡慕杨花能够随风向西,仿佛找到了某种归宿,又嫉妒它们无忧无虑,不知人间愁苦。在诗人眼中,杨花似乎成了故意挑衅的“欺客子”,它们明知诗人归心似箭,却偏偏欢快地向西飞去,不带走一丝留恋,这无疑是对诗人思乡之情的无情嘲讽。这种以物寓情的手法,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最终,诗人在临安的失望与苦闷中,选择了回归故乡,以寻求心灵的慰藉。这段经历,被凝练地记录在这首诗中,成为诗人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的思绪与感慨。而“无忧馆”之名,实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无限忧虑,是对国家、对人民、对自我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4. 作品点评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其二)》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杨花的西飞这两个景象,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对人生归宿的追寻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不仅具有深远的主题意义,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第一首次句与第二首首二句,均语未了便转。

近代诗人、文学家陈衍《宋诗精华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

下一篇:宋·释文珦《探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