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霜风吹客衣":九月的霜风吹拂着客人的衣袍,
"溪头红叶傍人飞":溪边飘飞的红叶不时扑打在行人身上。
"村场酒薄何妨醉":虽然村里的酒不浓,但并不妨碍我陶醉其中,
# 村场:村庄里祭神的场地。
"菰正堪烹蟹正肥":此时正是采菰、烹蟹的时节,菰芦鲜嫩可食,螃蟹也肥美可口。
# 菰:俗称菱白,可食。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通过描写九月的霜风以及溪头飞舞的红叶,营造出一种略带萧瑟但又充满诗意的氛围,借这些景象抒发了诗人在若耶溪上的闲适与悠然之情。细节描写:“菰正堪蒸蟹正肥”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细致地刻画了菰草可以用来蒸煮,螃蟹肥美可食的场景,从饮食这一细节入手,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富足,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内涵。动静结合:“溪头红叶傍人飞”是动景,描绘了红叶在溪边随风飞舞,飘落在人身边的画面,充满动态感;而若耶溪本身以及周边的环境则可视为静景,动静相互映衬,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照应:“溪头红叶傍人飞”,那飘飞的红叶不时扑打在行人身上,似乎故意捉弄人。写景如画又富于动感,又照应了首句中“霜风”句意。
2. 分段赏析
开篇首句,诗人便清晰地交代了时令与气候。若耶溪距离浙江山阴镜湖大约二十里左右,这是陆游家乡的山水胜境,他一生中多次到访此地。但此处诗人却用了“客”字,乍看之下,似乎让人疑惑,难道诗人糊涂到连自己身处家乡都不清楚了?实则不然,这个“客”字堪称精妙。陆游一生漂泊不定,足迹遍布瓜洲渡口、大散关头、剑南道中、临安楼上等地。他对乡土的观念相对淡薄,就如同余秋雨在《三峡》中所描述的那样,“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陆游在家乡的土地上频繁往来,以至于在梦里,故乡的印象都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可以说,似乎命中注定,他这一生仿佛就是为了抗金复国而存在。在他的心中,只要身处战场、前线,那便是在家乡;而当置身故乡山水之间时,反而会生出一种落寞的客居之感,心灵无处安放,无所寄托,仿佛在天地间都找不到归宿。这样的理解,想来并非过度解读,不至于太过牵强附会。“溪头红叶傍人飞”,此句将画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那飘飞的红叶,时不时地轻轻扑打在行人身上,仿佛带着几分调皮,故意捉弄人一般。这一描写不仅写景如画,栩栩如生,还充满了动态之美,同时巧妙地呼应了首句中“霜风”所营造的氛围。诗歌的三、四两句,从不同角度描绘乡村生活场景。一句描绘了乡村祭神之后人们饮酒的热闹场面,另一句则突出了佐酒的菜肴——当地土产菰和蟹,虽然并非珍馐美馔,但胜在新鲜味美。酒并非美酒,菜品也很家常,然而乡村人情醇厚,让人不禁想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上一篇:宋·释道宁《偈六十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陆游《寂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