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èr
yuè
zhì
西
cū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yuè
fēng
chūn
shí
yīn
sàn
guò
lín
cǎo
yān
chái
mén
niú
chóng
chóng
shuǐ
bīn
duō
bìng
suǒ
wéi
yào
chāi
wèi
dòng
shì
xián
rén
jīn
zhāo
zhōu
gèng
xiāng
kuì
gèng
jué
jiāng
cūn
jié
xīn

译文

腊月的微风里已经微微有了些许春意,因时而动拄着拐杖散步路过邻家。看到邻家的柴门里面炊烟袅袅,野外水边耕牛的脚印重重叠叠。体弱多病需要的只有药物,没有徭役征召所以赋闲在家。今天邻居送了我腊八粥,越发觉出江边小村春的气息。

逐句剖析

"腊月风和意已春":腊月的微风里已经微微有了些许春意,

"时因散策过吾邻":因时而动拄着拐杖散步路过邻家。

# 散策:拄杖散步。策,拐杖。,时因:即因时,根据时节(以安排活动)。

"草烟漠漠柴门里":看到邻家的柴门里面炊烟袅袅,

# 漠漠:浓郁的样子。,草烟:灶烟,做饭的烟。

"牛迹重重野水滨":野外水边耕牛的脚印重重叠叠。

# 水滨:岸边。滨,水边。,重重:指多。,牛迹:牛的脚印。

"多病所须唯药物":体弱多病需要的只有药物,

"差科未动是闲人":没有徭役征召所以赋闲在家。

# 差科未动:新一年的差役和赋税还没有派下来。差科,封建官府对民户征劳役和赋税。

"今朝佛粥更相馈":今天邻居送了我腊八粥,

# 馈:以食物送人。,更相:互相。,佛粥:佛教称腊日这一天为佛祖生日,佛寺造七宝五味粥供佛,故称“佛粥”。供毕,分送贵家。后传入民间,亦以果子杂拌供佛斋僧,或相互馈赠,俗称腊八粥。

"更觉江村节物新":越发觉出江边小村春的气息。

# 节物:季节物象。,江村:江边的村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是宋代文豪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陆游以老病之身,悠居乡间,岁末之际,生活恬淡而安逸。时至腊八,和风轻拂,春意似乎提前悄然而至。邻里间,食品互赠,情谊融融,周遭万物亦初展勃勃生机,此番种种,皆让诗人深切感受到了生活之美好与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所作。陆游在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冬,已近古稀之年,且身体抱恙,简居于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在这个腊八节的日子里,他感受到和煦的冬风,心中涌起对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的感慨,扶杖出户走动,所见所感触动了他的心弦,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诗中既绘气候风物之宜人景致,又显诗人生活之恬淡悠然。邻里间食品互赠,万物萌生新绿,此番景象让诗人深切感受到生活之盎然情趣。全诗构思精巧,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特别是尾联借人情之温馨,妙笔生花,突显时节更迭之感,实为点题升华之笔。

2. 写作手法

对比:颈联“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身份状态。诗人自称多病,所需唯有药物,而因无徭役征召,故成为闲人。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景物描写:“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以及“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均是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腊八节时节的乡村风光,而且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借景抒情:“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田园风光,通过草烟、柴门、牛迹、野水等意象,展现出乡村的宁静与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象征:“今朝佛粥更相馈”一句中的“佛粥”不仅指腊八节时人们相互馈送的粥食,更象征着邻里之间的温情与互助。通过这一象征,诗人表达了对乡村淳朴民风的赞美。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腊月风和”开篇,点明了时节虽在寒冬腊月,但天气却异常和煦,给人一种春意已至的错觉。这里的“意已春”不仅是对气候的直接描述,更蕴含着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反映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紧接着,“时因散策过吾邻”一句,诗人以散步为由,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西村景象的描绘。这里的“散策”即散步时所用的手杖,也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同时,“过吾邻”三字,既表明了诗人与邻居之间的亲近关系,也为下文描绘西村生活场景做了铺垫。颔联具体描绘了西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气息。上句“草烟漠漠柴门里”,以“草烟漠漠”形容柴门内草木丛生、烟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这里的“漠漠”二字,既写出了草木的茂密,又暗示了烟雾的朦胧,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下句“牛迹重重野水滨”,则以“牛迹重重”描绘了野水边牛群践踏的痕迹,展现了西村田园生活的真实与质朴。同时,“野水滨”三字,不仅点明了地点,还增添了画面的开阔感与动感。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西村的自然风光与生活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和谐。颈联中,诗人将笔触转向自身,与前面的农事活动形成鲜明对比。他年迈多病,终日与药物为伴,过着闲散而无需应差的生活。这种“闲人”的自嘲,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自责与不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终年劳作的农民的深切同情。尾联则回归到了诗人的漫步之旅。他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款待,他们纷纷以佛粥相赠。这份来自水乡的节日礼物,让诗人内心激动不已,他觉得这节日的景象格外清新,礼物也特别珍贵。这不仅展现了诗人与乡亲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诗人纯真高尚的情感,这是陆游赤诚之心的真实流露。从诗意上看,“佛粥”与首句的“腊月”相呼应,“江村”则与第四句的“水滨”相映衬。这些普通的事物与平常的景致,在诗人的笔下被巧妙地串联起来,显得如此亲切而动人。全诗在意境与情感上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结构也显得严谨而周密。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腊八时节乡村生活的生动画卷。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事物,那些日常中普通的景致,在陆游的妙笔之下,变得格外亲切且动人,深刻体现了诗人与普通农家之间那份淳朴而真挚的情谊。同时,这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真挚与高尚。这首诗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艺术特色鲜明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四古淡。五、六集句,体亦天成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

# 五,杜工部句;六,韩吏部句。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下一篇:宋·胡仲弓《湖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