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外闲愁空满":这世间充满闲愁,
# 身外闲愁空满:“身外”二句:一作“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眼中欢事常稀":所见所闻没有乐事,皆是悲苦。
# 稀:一作“移”。,眼中:一作就中。
"明年应赋送君诗":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细从今夜数":从今夜开始细数,
# 细从今夜数:一作“试从今夜数”。
"相会几多时":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呢。
# 几:多少。,相会:相聚。
"浅酒欲邀谁劝":浅酒无别人可劝,惟你能劝,
# 浅酒欲邀谁劝:一作“浅酒欲邀谁共欢”。
"深情惟有君知":这份深情只有你能知晓。
"东溪春近好同归":东溪春天将近,正好一同归去。
# 近:一作“尽”。,东溪:泛指风景美好的地方。
"柳垂江上影":江上柳树垂下影子,
"梅谢雪中枝":雪中梅花凋谢残枝。
# 谢:凋谢,零落。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送别怀人题材的词。通过描写与友人的酒筵欢会,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人生相聚苦短的心理感受。
2. 写作手法
对比:“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将“闲愁空满”与“欢事常稀”进行对比,突出了愁绪之多与欢乐之少,强化了词人内心的惆怅之感。互文:“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这两句运用了互文手法,并非单指浅酒欲邀人劝而无人,只有深情友人知晓,而是说无论是饮酒时的劝饮之态,还是内心深处的深情厚意,都唯有这位友人能懂。上下句相互补充,共同表达出词人与友人之间相知相惜的深厚情谊。烘托:“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此句通过描写江边垂柳摇曳在水中的影子以及雪中梅花凋谢的残枝之景,以这一静谧、略带凄清的景色来烘托出词人内心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怀。渲染:“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开篇便着力渲染出一种愁绪弥漫、欢乐稀缺的氛围。通过“闲愁空满”强调愁绪之多,“欢事常稀”突出快乐之少,让读者强烈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惆怅基调,为全词奠定了情感氛围。
3. 分段赏析
上片描绘的是与友人共赴酒筵的欢乐场景,然而一句“眼中欢事常稀”,瞬间给这份欢乐添上了一抹愁苦的色彩。正由于相聚机会寥寥无几,所以显得格外珍贵;因珍视这份相聚,便愈发担忧欢愉时光的结束;而害怕结束,就忍不住细细计算还能拥有多少欢聚的日子。作者将这般细腻的心理活动真实地展现出来,着实令人反复品味。下片以“东溪春近好同归”为关键要点,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浅酒”与“深情”这两句,从句式构造和内涵表意上看,紧密交织。这是《临江仙》词牌在创作上约定俗成的一种笔法,存在对比与联结,或是对仗形式,亦或是互文手法。如此一来,清晰地呈现出席间主客彼此亲密无间的关系。这里的“东溪”,并非具体的实际地名,而是对东边风景优美之地的统称。期望能与友人寻觅一处佳境,一同归隐,共赏春日风光,从此不再饱受异地分离之苦——但这也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罢了。最后的“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两句,是由“春近”所引发的对东溪未来美景的想象。用短短十个字来描绘春景,绝非易事,要想选材精妙,至少需满足一定的条件。
4. 作品点评
全词借春柳冬梅进行烘托渲染,抒发的情感深沉凄美,在情景交融方面独具特色。
# “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处皆深。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上一篇:宋·刘克庄《饮者》
下一篇: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