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zhā
·
·
yuán
chén
jìng
sǒu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3
fán
dēng
duó
huá
qīn
míng
jiù
shí
tóng
qíng
wèi
zhōng
nián
bié
qiǎn
huà
jìng
zhōng
méi
shēn
bài
lóu
西
yuè
rén
sàn
shì
shēng
shōu
jiàn
chóu
shí
jié

译文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逐句剖析

"繁灯夺霁华":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

# 霁华:月光皎洁。

"戏鼓侵明发":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

# 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小雅·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物色旧时同":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

# 物色:指习俗风情。

"情味中年别":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 情味:犹情趣。

"浅画镜中眉":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

# 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深拜楼西月":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

# 深:深情。

"人散市声收":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

# 市声: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

"渐入愁时节":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词作,收录于《全宋词》。该词以元夕为背景,虽题作“戏”,实则借景抒情,抒发人生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叹惋。上片描绘元夕灯月交辉、鼓乐喧天的繁盛景象,在物色如旧中寄寓今昔情味殊异的悲凉之感;下片化用典故,写佳人西楼拜月、镜中画眉,以乐景衬哀情,在乐尽人散后凸显愁绪萦绕。全词构思精巧,语言工丽,善用对比、用典等手法,将中年气衰的喟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美满生活的艳羡之情熔于一炉,细腻展现词人真实的人生体悟,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由南宋词人刘克庄所作。具体创作年份虽难以考证,但可知是在元宵佳节与友人一同观灯时,刘克庄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他借元夕热闹场景,寄寓自身中年气衰的喟叹与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名为“戏作”,实则是借节日盛景抒发深沉的人生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体裁为词,题材是元夕戏友感怀之作。全词以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为背景,通过今昔情味的对比,既表达了词人对中年气衰、世事沧桑的感慨,也流露出对友人美满生活的羡慕,以及自身孤独寂寞的愁苦心绪。

2. 写作手法

对比:“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描绘元夕的热闹繁盛,“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则写出中年人的凄凉情味,以乐景衬哀情,突出内心的孤寂。下片“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写友人夫妻恩爱,与作者自己的孤独寂寞形成对比。虚实结合:“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是实写眼前元夕的灯光、戏鼓等热闹景象;“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是作者悬想友人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的情景,为虚写,丰富了词作内容。借景抒情:“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借元夕灯火通明、鼓乐通宵之景,抒发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借热闹散去、市声停歇之景,抒发寂寞愁苦的心情。用典:“浅画镜中眉”运用张敞画眉的典故,表现友人夫妻之间的恩爱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

3. 分段赏析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是南宋刘克庄笔下元宵观灯时戏友感怀的词作,词人以元夕盛景为幕布,巧妙勾勒出中年心境与往昔的巨大反差,在戏谑调侃间,倾诉着对岁月流逝的深沉喟叹、对友人美满生活的欣羡,以及自身孤独愁苦的复杂心绪。上片起笔便将读者带入元夕之夜流光溢彩的繁华世界。“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词人用简洁而有力的笔触,描绘出元宵灯火璀璨,甚至盖过雨后初晴的月光,喧天的戏鼓声此起彼伏,直至天明仍未停歇。“繁灯”与“戏鼓”从视觉、听觉两个维度,生动展现出节日彻夜狂欢的热闹氛围,极具感染力。然而,热闹表象之下,词人笔锋陡然一转,“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看似寻常的景物依旧,可迈入中年的词人却再难寻得往昔的心境。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平淡之语道出,却暗含深沉的悲凉,与前文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也衬出词人孤独寂寥的内心世界。下片视角转换,笔触伸向闺阁深处。“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词人悬想友人陈敬叟的妻子,此刻正精心描绘娥眉,虔诚地对着西楼明月祈愿,盼望着丈夫早日归来。细腻的描写中,尽显闺中女子的温婉深情。而“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随着元夕的热闹渐渐散去,喧嚣的市声停歇,寂静笼罩四周,无论是独留临安的陈敬叟,还是形单影只的词人自己,都被愁绪悄然笼罩。“戏”字在此处尽显妙趣,词人表面调侃友人夫妻情深,实则借他人美满反衬自身孤寂,字里行间藏着难以言说的羡慕与怅惘。结尾“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与开篇的繁盛之景遥相呼应,形成强烈反差,深刻揭示出繁华易逝、欢乐短暂的现实,点明盛筵必散的哲理。“渐”字如抽丝剥茧,将词人内心委曲幽怨、层层蔓延的愁绪缓缓道出,韵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构思精巧,层次井然。开篇以繁灯戏鼓勾勒元夕盛景,继而借“情味中年别”转折入内心感慨,下片更以闺中女子盼归场景作衬,虚实相生。其用语工致华美,写景细腻入微,将热闹与孤寂、艳羡与怅惘交织,以含蓄笔触道尽中年心境的苍凉与人生聚散的况味,在真实可感的生命体验中,尽显余韵悠长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克主《陈敬叟集序》云:“敬叟诗才气清拔,力量宏放,为人旷达如列御寇、庄周;饮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笔札如谷子云,草隶如张颠、李潮;乐府如温飞卿、韩致光。余每叹其所长,非复一事。为颣城黄子厚之甥,故其诗酷似之云。”

现代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

# 后村序《陈敬叟集》云:“旷达如列御寇、庄周,饮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笔札如谷子云,行草篆隶如张颠、李潮,乐府如温飞卿、韩致光。”推许甚至。此词云戏赠者,殆以敬叟之旷达,而情入中年,易萦旧感,人归良夜,渐入愁乡,其襟怀亦不异常人,故戏赠之。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高翥《门径》

下一篇:宋·晁补之《吴松道中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