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北梦不到":你我曾各自处在天南海北,就连梦中也难以会面,
# 海南海北:指两人相隔千山万水,各在天南海北。
"会合乃非人力能":但如今却在京城相会,这是天意,非人力能够达到。
"地褊未堪长袖舞":你一直处于偏远的小县,不能够发挥你的真本领,
# 未堪长袖舞:不能够施展长袖之舞,指不能施展本领。,地褊:地处偏远。
"夜寒空对短檠灯":只能在寒夜之中面对孤灯,读书叹息。
# 短檠灯:《汉书》应劭注记定王为景帝歌舞称寿,“定王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在古人心中,短檠灯是书生苦读的象征。
"相看鬓发时窥镜":你我相对窥镜,各自已经头添白发,
"曾共诗书更曲肱":回想当日你我虽然清贫,但曲肱饮水,相互谈论诗书,其乐无穷。
# 曲肱:弯曲手臂而枕,比喻清贫。《论语》载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作个生涯终未是":你我这久沉下僚的生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 终未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作个:这个。
"故山松长到天藤":想那故乡的山上,老松挺立,那藤萝攀附其上,直至天际。
# 故山:故乡的山峰。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答怀人诗。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描述,回忆与友人过往的共同经历,表达了对友人黄几复深深的思念之情,感慨了人生境遇的不如意,同时流露出渴望摆脱当下生活、回归故山的归隐意愿。
2. 写作手法
用典:多处化用典故,如化用韩愈与李础贬谪后在东都相逢,“离十三年,幸而集处得燕,而举一觞相属,此天也,非人力也”入诗;借韩愈《短灯檠歌》中书生形象,以短檠灯象征书生苦读,来体现友人处境。这些典故的运用自然恰当,丰富了诗歌内涵。对比:“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将过去两人虽清贫但朝夕相处、切磋诗书的乐趣,与如今相对窥镜、各添白发的情景进行对比,突出岁月流逝以及此次相会的难得,引发对时光变迁的感慨。借景抒情:结尾描绘“古松挺立山颠,直耸天际,老藤盘绕于上”的故乡之景,虽未明言归隐,却通过对故乡景致的向往,含蓄地表达出归隐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3. 分段赏析
《次韵几复和答所寄》首联“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海南海北”从空间上极力渲染二人相隔之遥,“梦不到”三字强化距离感,表明连梦中都难以相见,而“会合乃非人力能”则突出此次相聚出乎预料,是天意使然,此联运用拗体,笔力雄健,同时化用韩愈与李础历经贬谪后在东都偶然相逢的典故,自然贴切地表达出相遇的惊喜与感慨。颔联“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地褊”点明朋友所处之地的狭小偏僻,以“长袖舞”喻朋友的才华,“未堪”表明因地域限制难以施展,“夜寒空对短檠灯”中,“夜寒”营造出清冷孤寂氛围,“短檠灯”是书生苦读象征,巧用韩愈《短灯檠歌》典故,生动展现朋友在偏远之地怀才不遇、寒夜独处的无奈与凄凉。颈联“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相看鬓发时窥镜”细致描绘出两人相聚时,因发现彼此添了白发而不时照镜的情景,直观体现岁月流逝;“曾共诗书更曲肱”则回忆往昔两人虽清贫,却朝夕相伴研读诗书、以曲肱为枕的快乐时光,往昔与当下形成鲜明对比,既饱含对过去情谊的怀念,又流露出对时光变迁的喟叹。尾联“作个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作个生涯终未是”直白地表达出诗人对自己与朋友当下漂泊生涯的不满;“故山松长到天藤”借景抒情,描绘故乡古松高耸、老藤缠绕至天际的景象,虽未直言归隐,却将归隐之意巧妙蕴含其中,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此诗起笔与收束皆极为精妙。整首诗以情感作为贯穿始终的脉络,行文之中,时而着眼当下,时而回溯往昔,时而铺陈开来,时而又收束内敛,情感基调或愉悦或愁苦,情绪表达有上扬有低沉,这一切皆依凭诗人内心感情的起伏变化而定,从而使诗作呈现出深沉的意蕴与苍劲的风格。
# “江西诗派”的末流,其诗句至于拗拙之极而不能读,此病在庭坚尚不甚著,例如《次韵几复和答所寄》及《题莲华寺》。
现代文学评论家郑振铎《文学大纲》
上一篇:宋·释智鉴《颂古十一首(其一)》
下一篇:宋·曾丰《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