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láng
·
·
shuì
liú
yīng

朝代:宋作者:叶梦得浏览量:3
shuì
liú
yīng
yǎn
qīng
tái
fáng
lóng
xiàng
wǎn
luàn
hóng
shù
chuī
jìn
cán
huā
rén
jiàn
wéi
yǒu
chuí
yáng
jiàn
nuǎn
ǎi
chū
huí
qīng
shǔ
bǎo
shàn
chóng
xún
míng
yuè
yǐng
àn
chén
qīn
shàng
yǒu
chéng
luán
jīng
jiù
hèn
jiāng
nán
mèng
duàn
héng
jiāng
zhǔ
làng
nián
tiān
táo
zhǎng
绿
bàn
kōng
yān
xiàn
lóu
qián
cāng
shuí
cǎi
pín
huā
dàn
chàng
wàng
lán
zhōu
róng
wàn
yún
fān
shí
dào
sòng
hóng
鸿
duàn
qiān
shān
shuí
wèi
chàng
jīn

译文

午睡醒来,听流莺娇声软语,天色渐渐向晚,房门外,苍苔满地,无数落花零乱。没人看见残花已被吹尽,只有垂杨迎风自舞,庭院幽静空寂。暮霭中渐渐带着暖意、我感到了初夏的暑气。寻找从前用过的那把明月般圆圆的宝扇,它已经灰尘沽满、扇子上画着骑凤的仙女。那久已沉积的离愁别怨,猛然将我的心强烈震撼。江南美好的旧梦已断,洲诸横靠着她的小舟。碧绿的清水涨满,像一江新酿的葡萄酒,波浪粘连着远天,化半空烟雨苍茫。楼前的沧波饱含无限情意,可是谁能采摘蘋花寄给远方的人呢?我怅然地遥望、她的木兰舟不知浮游何方。云帆在万里以外,几时才能来到我的近旁?我久久地目送着天边孤鸿、视线尽头,只见千山阻挡。有谁为我,把《金缕》曲歌唱。

逐句剖析

"睡起流莺语":午睡醒来,听流莺娇声软语,

"掩青苔房栊向晚":天色渐渐向晚,房门外,苍苔满地,

# 向晚:傍晚。,房栊:窗户。

"乱红无数":无数落花零乱。

# 乱红:零落的花朵。

"吹尽残花无人见":没人看见残花已被吹尽,

"惟有垂杨自舞":只有垂杨迎风自舞,庭院幽静空寂。

# 垂杨:一作“垂阳”。

"渐暖霭、":暮霭中渐渐带着暖意、

# 暖霭:天气日暖。

"初回轻暑":我感到了初夏的暑气。

# 轻暑:初夏的暑气。

"宝扇重寻明月影":寻找从前用过的那把明月般圆圆的宝扇,

# 明月影:此指团扇的影子。,宝扇:指团扇。此扇形状如明月。

"暗尘侵、":它已经灰尘沽满、

"尚有乘鸾女":扇子上画着骑凤的仙女。

# 乘鸾女:指扇上所绘的仕女图画。据《龙城录》载:唐明皇游月宫,“见素娥千馀人,皆皓衣乘白鸾”。

"惊旧恨":那久已沉积的离愁别怨,

# 旧恨:指与恋人的别恨。

"遽如许":猛然将我的心强烈震撼。

# 遽如许:如此强烈。遽,急迫。

"江南梦断横江渚":江南美好的旧梦已断,洲诸横靠着她的小舟。

# 渚:水中小块陆地。

"浪黏天、":碧绿的清水涨满,

"葡萄涨绿":像一江新酿的葡萄酒,

# 葡萄涨绿:绿水新涨,如葡萄初酿之色。用唐·李太白《襄阳歌》:“遥看江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句意。

"半空烟雨":波浪粘连着远天,化半空烟雨苍茫。

# 半空烟雨:形容浪花向空中飞溅,像雨雾一般。

"无限楼前沧波意":楼前的沧波饱含无限情意,

# 沧波意:指楼前的悠悠江水,别意无穷。

"谁采蘋花寄取":可是谁能采摘蘋花寄给远方的人呢?

# 采蘋花寄取:古诗文中常用,采蘋花寄赠故人来表示作者的相思之情。

"但怅望、":我怅然地遥望、

"兰舟容与":她的木兰舟不知浮游何方。

# 容与:徘徊。,兰舟:舟船的美称。

"万里云帆何时到":云帆在万里以外,几时才能来到我的近旁?

"送孤鸿、":我久久地目送着天边孤鸿、

"目断千山阻":视线尽头,只见千山阻挡。

"谁为我":有谁为我,

"唱金缕":把《金缕》曲歌唱。

# 金缕:指《金缕衣》曲。其辞目:“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是宋代词人叶梦得所作的怀人之词,属其早期作品。词的上片描绘主人公初夏午睡醒来,因天暖觅扇,睹扇上美人图而引发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下片刻画主人公遥望江面,面对烟雨迷蒙,却不见伊人归舟的怅惘之态。全词借暮春之景,抒发失意怅恨、相思绵长与青春流逝的感慨,写景清丽,词风婉约,抒情含蓄深沉,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叶梦得(1077~1148),南宋文学家。字少蕴,号石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绍圣进士,绍兴元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颇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叶梦得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诗词文皆工。诗歌笔力雄厚,风格多样,或豪宕悲壮,或疏快洒脱,犹有北宋诗人遗风,颇为时人所重。其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南渡以后,经战火的洗礼,词风一变为激昂慷慨。词风接近苏轼,间有感怀时事之作。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宋人卢宪《嘉定镇江志》记载,叶梦得初登第时担任润州丹徒尉,受郡守器重,负责检察征税出入。务亭位于西津之上,叶梦得曾在休日前往,与监官倚栏而立,望见江中有彩船靠亭南行,船上满载妇女。她们到亭中见到叶梦得,行再拜礼致辞道:“学士美誉满江南,我们是真州歌妓。今日太守因私人忌日政务暂停,所以相约渡江而来。不揣冒昧,敬奉一杯酒为学士祝寿,希望能得学士佳作,带回向淮人夸耀,增添无上光彩。”饮酒数巡后,歌妓首领捧花笺求词,叶梦得当即提笔写成,即如今流传的《贺新郎》词。由此可知此词为其早期作品,宋人刘昌诗认为“赋此词时年方十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词。描绘了主人公午睡醒后睹物思人,以及遥望江面不见伊人归舟的情景,表达了怅恨失意的相思之情与青春虚掷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残花飘落无人关注,是静谧无声的静态画面;垂杨在风中独自舞动,为动态之景。以垂杨舞动的“动”衬托残花飘落的“静”,在寂静中融入一丝动态,凸显出庭院的空寂无人,也烘托出作者独自徘徊的孤寂心境。反衬:以动衬静,“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睡醒后流莺啼鸣,是动态之声响;暮色中青苔满地、落花狼藉,是静态之景象。以清脆的莺啼声反衬出环境的清幽寂静,正如“鸟鸣山更幽”,更加强化了作者所处环境的静谧,也暗含其内心的幽情。联想:“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作者看到布满暗尘、绘有乘鸾仙女的宝扇,联想到唐明皇游月宫见素娥乘白鸾的传说。由眼前之扇上图案触发对传说故事的联想,进而勾起深埋心底的“旧恨”,使情感表达委婉且富有层次。照应:下片“无限楼前沧波意”中的“沧波”,与“浪粘天、葡萄涨绿”所描绘的江水碧浪之景相呼应。前后对江景的描写相互照应,不仅使词中景物描写连贯统一,也通过江景的反复呈现,强化了作者因景而生的相思与惆怅之情。想象:“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作者想象江南江渚之上,碧浪滔天如葡萄涨绿,烟雨弥漫半空的景象;“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还想象情人驾着兰舟徘徊江上,自己与对方相隔万里,被千山阻隔难以相见。借助丰富的想象,将相思之情具象化,拓展了词的意境。借景抒情:“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等句,借傍晚莺啼、苍苔落花、残花垂杨等暮春之景,抒发惜春之情与孤独心境;下片“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描绘浩渺江景,寄寓对远方伊人的思念与理想难觅的怅惘。用典:“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巧用唐明皇游月宫见素娥乘白鸾的典故。典故原意是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日游月宫,见到众多素衣仙女乘白鸾。作者在词中看到宝扇上模糊的乘鸾女画像,以乘鸾女联想到传说中的月宫仙女,进而引发对往昔的回忆与内心深处的“旧恨”,或许作者以乘鸾女寓意曾经的美好时光或心仪之人,借这一典故隐晦地表达出对过去美好事物消逝的怅惘以及对宋朝衰落的遗恨。

3. 分段赏析

上片:“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三句是描写主人公午睡醒来后的场景。以“流莺语”起笔,通过细聆莺啭突出环境的幽寂,暗合“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营造出静谧氛围;“掩苍苔”“乱红无数”点明时节,满地青苔与落花暗示春光将逝,寄寓着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两句,进一步铺陈庭院暮春之景,将“残花”与“垂杨”并提,细致展现春末特有的景色。花开至花落都无人关注,唯有柳条独自随风轻摆,一个“自”字写出四周无人的寂寥况味,生动地衬托出作者徘徊四顾的孤独心情。“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几句,从时节转移写起,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消暑自然引出宝扇。这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上隐约可见的月宫“乘鸾女”,引发作者的联想。据传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日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龙城录》),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这里极其隐晦地表现出作者对宋朝衰落的遗恨,以小见大,情感深沉。下片:“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三句,承接上片“旧恨”,展现主人公心头的感情波涛。往昔乐事已成“旧恨”,伊人远去如乘鸾仙女,再难相见,唯有在梦中来到她所在的江南。江上碧浪连天,远望如同正在泼醅上涨的葡萄绿酒,半空烟雨迷蒙,描绘出一幅壮阔而又朦胧的画面,既写出了与思念之人相隔之远,也烘托出理想难以实现的迷茫。“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中,“沧波”照应前句江景,描绘出想象中的画面:情人在江边高楼倚栏怅望,只见细浪粘天,烟波浩渺。采蘋花有寄托相思的用意,然而作者却以“谁采”发问,透露出“梦断”后的无奈与遗恨,无人可寄托相思之情的痛苦跃然纸上。“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更深一层,写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隔着遥远的距离相互“怅望”,但无论如何相望,视线也会被“千山”所阻。问“万里云帆何时到?”实则含有“不能到”的意思,只能与“孤鸿”相伴,在这种凄清的景况中独自品尝离愁别恨。结末两句“谁为我,唱金缕”由曲及人,兴起对美好往日的怀念。又着一“谁”字,进一步表现作者失去情人之后的孤苦。“金缕”曲词中有劝人珍惜年华的句子,作者借此叹息往日美好不再,而自己如今无人相伴,年华也只是虚度,将对远方伊人的惓惓深情蕴藏于短短六字中,显得曲致深长,余韵无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抒发怅恨失意的无尽相思、青春空耗的无限喟叹,写景清新畅达,词风柔婉绮丽,抒情深挚委婉,情韵悠长意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叶石林“睡起流莺语”词,平日得意之作也。名震一时,虽游女亦知爱重。帅颍日,其侣乞词,石林书此词赠之。后人亦取“金缕”二字名词。虽然豪逸而迫近人情,纤丽而摇动闺思;二公之名俱不朽,识者盍深考焉。

宋张侃《拙轩集》

# 石林叶少蕴“睡起流莺语”词,人人能道之,集中未有胜此者。盖得意之作也。

宋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 石林词“谁采蘋花寄与”,又“怅望兰舟容与”,或以为重押韵,遂改为“寄取”,殊无义理。盖“容与”之“与”自音“预”,乃去声也。

宋周密《浩然斋雅谈》

#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皆其词之入选者也。

明杨慎《词品》

# 一意一机,自语自话。草木花鸟字面叠来,不见质实,受知于蔡元长,宜也。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 梦得理学名臣,晚年致政家居而作。此词自有所指,可细玩之。《文选》:“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龙城录》:“八月望日,明皇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莺。”李太白诗:“离恨满沧波。”柳子厚诗:“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采蘋花”,即《离骚》撷芳草之意也。

清黄苏《蓼园词选》

# 低回哀怨,寄托遥深。

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

# “残花”二句喻无限离怀,只堪独喻。下阕“楼前”五句写临江望远之神,寄情绵远,笔复空灵。词有以真气为尚者,如明镜中不著尘沙一点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宋人之词,本是歌曲,妓女不甚通文义,以“啼莺语”词中少见,遂随意改之,犹之改“寄与”为“寄取”,彼恶知所谓《禽经》《汉志》者耶。观词中“江南梦断横江清”以下,明是叙真州过江相见之事,洪迈所记,盖得其实。叶筠乃力谓详味句意,全不相干,殆由年幼不知本事,故曲为之说云尔。

近代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

# 此首纤丽而豪逸。上片,幽境幽情。起三句,言睡起时间与睡起见闻。向晚房栊,莺语花飞,是幽静之境。“吹尽”两句,更言庭院无人,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数句,言因暖而寻扇,因扇有乘鸯女,遂引起旧恨。下片,另从对面推论,人去远,无由重见。“江南”三句,写江天空阔之景。“无限”二句,写人远路远,深意难寄。“但怅望”三句,写千山阻隔,望亦徒然。末句,怅无人歌唱,振起全篇。

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弼《夜深》

下一篇:宋·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