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shuǐ
yán
zǎo
xíng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2
huà
dié
fāng
hān
zhěn
wén
yòu
zhuó
biān
luàn
shān
shuǐ
yuǎn
shēng
yān
yān
zhēn
shuāi
dēng
lín
wǎng
rán
táo
huā
yīng
xiào
jiǔ
dào
chóu
biān

译文

梦中化蝶正睡得香甜,听到鸡鸣又得挥鞭赶路。群山间太阳缓缓升起,远处积水蒸腾起云烟。漂泊在外实在是令人心力衰颓,独自登高远望心中一片迷茫。桃花大概会嘲笑我这个过客,没有酒来排遣这无尽的愁绪。

逐句剖析

"化蝶方酣枕":梦中化蝶正睡得香甜,

# 酣枕:犹言浓睡也。,化蝶:庄周尚梦为蝴蝶。

"闻鸡又著鞭":听到鸡鸣又得挥鞭赶路。

# 闻鸡:听到鸡叫。指黎明。典出《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乱山徐吐日":群山间太阳缓缓升起,

"积水远生烟":远处积水蒸腾起云烟。

"淹泊真衰矣":漂泊在外实在是令人心力衰颓,

# 泊:止也。,淹:久留也。

"登临独惘然":独自登高远望心中一片迷茫。

# 惘然:失意貌。心中若有所失也。

"桃花应笑客":桃花大概会嘲笑我这个过客,

"无酒到愁边":没有酒来排遣这无尽的愁绪。

# 无酒到愁边:自注:酒偶尽,市酤不可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邻水延福寺早行》是南宋陆游于乾道八年(1172年)赴四川抗金前线途中所作的五言律诗,记录了他途经邻水县延福寺的羁旅见闻。此诗写于诗人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前往南郑途中,经封门古道留宿延福寺时,由眼前之景触发情思而成。全诗围绕清晨出行场景展开:前两联化用“化蝶”“闻鸡”的典故,结合“乱山徐吐日,积水远生烟”的苍茫景象,勾勒出清晨山野的荒寂之景;后两联直抒胸臆,道出“淹泊真衰矣”的飘零感慨,末句以“桃花笑客”的拟人手法反衬,加重了无酒消愁的孤寂心绪。诗作将典故、写景与抒情相融,语言凝练沉郁,尽显陆游诗风中雄浑与清婉并存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邻水延福寺早行》创作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是陆游赴四川抗金前线途中的作品。当时,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前往南郑,途经邻水县封门古道时,曾在延福寺留宿,他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记录了这段羁旅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诗。此诗描绘了清晨山野的荒寂景致,抒发了“淹泊真衰矣”的飘零之叹,以及无酒消愁的孤寂心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化蝶方酣枕,闻鸡又著鞭”两句巧妙化用典故。“化蝶”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梦中化蝶,不知庄周为蝶还是蝶为庄周,暗含物我两忘的悠然之境。诗中以“化蝶方酣枕”描绘旅人刚从酣梦中醒来的状态,用蝴蝶梦的短暂悠然,暗写旅途小憩的片刻安宁,也隐约透出对这种安稳状态的眷恋。“闻鸡”化用“闻鸡起舞”的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刘琨闻鸡而起舞,喻指志士奋发图强、及时自勉。诗中“闻鸡又著鞭”则转向现实:鸡鸣打破梦境,旅人即刻挥鞭赶路,既呼应“早行”的情境,又与前句的“酣枕”形成对比,刚从梦境中抽离,便投入奔波旅途,凸显行旅的仓促与身不由己,暗含对人生被俗务驱遣、难以停歇的无奈。拟人:“桃花应笑客”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桃花人的情态。诗人想象盛开的桃花仿佛带着笑意,嘲弄自己这个奔波的过客。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使本无情感的自然景物变得生动鲜活,写出了桃花的明媚,让无形的愁绪变得可感,强化了羁旅中的失意与怅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桃花应笑客”以桃花的明媚娇艳(乐景)反衬诗人的孤寂愁苦(哀情),用春日景物的生机盎然对比羁旅的落寞凄凉,使愁苦之情更突出。情景交融:“乱山徐吐日,积水远生烟”诗人描绘清晨时分,乱山之间太阳缓缓升起,积水之上薄雾袅袅生成的景象。“乱山”“积水”勾勒出荒寂的环境,“徐吐”“远生烟”赋予景物动态与朦胧之美,字里行间既展现了山野晨景的开阔与静谧,又暗含着诗人旅途的孤寂与迷茫。直抒胸臆:“淹泊真衰矣,登临独惘然”两句以直白的语言直抒胸臆,将诗人内心的情感毫无遮掩地倾泻而出。“淹泊真衰矣”直接点出自身长期漂泊滞留的处境,以“真衰矣”三字坦陈衰老的感慨与漂泊的疲惫,没有丝毫修饰,是对生命状态与生存境遇的直白慨叹;“登临独惘然”则聚焦于登高远眺时的心境,本应是开阔视野、引发豪情的时刻,却只剩独自一人的迷茫怅然,“独”字凸显孤寂,“惘然”直写内心的茫然无措。

3. 分段赏析

首联“化蝶方酣枕,闻鸡又著鞭”,“化蝶”暗用庄周梦蝶典故,写诗人刚从酣睡中醒来,梦中的片刻安适尚未消散;“闻鸡著鞭”则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却转向行旅情境,鸡鸣声打破清晨的宁静,诗人已扬鞭启程。“方酣枕”的闲适与“又著鞭”的匆忙形成对比,既点明出行之早,又暗含旅途奔波的仓促与身不由己。颔联“乱山徐吐日,积水远生烟”转入早行途中的景物描写,“乱山徐吐日”中,“徐吐”一词极富动态感,写出太阳在群山间隙缓缓升起的过程,仿佛山峦将朝阳“托出”,画面静谧而富有生机;“积水远生烟”则描绘远处低洼积水之上,薄雾袅袅升起的景象,朦胧而开阔。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清晨山水的清朗之景,既展现了早行所见的自然之美,又以开阔的意境反衬后文的孤寂,做到情景相衬。颈联“淹泊真衰矣,登临独惘然”由景入情,直抒胸臆。“淹泊”意为长期漂泊,诗人以此概括自身境遇,“真衰矣”不仅是对年岁渐长、身体疲惫的感叹,更暗含对人生困顿、壮志难伸的无奈。陆游一生心系抗金,却屡遭贬谪,漂泊中难免生出“衰”的喟叹。“登临独惘然”则写独自登高远望时,内心满是迷茫怅然,“独”字强化了孤独感,将旅途的孤寂与人生的失意交织,情感沉郁而真切。尾联“桃花应笑客,无酒到愁边”以拟人手法收束,将视角转向春日景物。“桃花”本是明媚春光的象征,此处却以“应笑客”赋予其主观情感,仿佛桃花也在嘲笑自己这个行色匆匆的过客,以乐景反衬哀情,更显诗人的落寞。“无酒到愁边”则进一步写实:愁绪满怀却无酒可饮,连借酒消愁的慰藉都无法得到,将无形的愁绪落到实处,使悲愁更显具体可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鹧鸪天·戏题村舍》

下一篇:宋·释绍昙《危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