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yóu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huáng
luò
shān
chuān
zhī
wǎn
qiū
xiǎo
chóng
cuī
xiàn
gōng
qiú
lǎo
sōng
yuè
shì
yún
wǎn
zhù
cāng
jiāng
wàn
niú

译文

山川田野上草木枯萎凋零,知道季节已到了晚秋,天气渐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赶制裘衣。老松饱尝人间世态,高卧云壑,要想把它拖走,如果没有沧江挽纤的上万头牛是办不到的。

逐句剖析

"黄落山川知晚秋":山川田野上草木枯萎凋零,知道季节已到了晚秋,

# 黄落:谓草木枯萎凋零。

"小虫催女献功裘":天气渐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赶制裘衣。

# 功裘:古代天子赐给卿大夫穿的一种皮袄,其做工略粗于国君所穿的“良裘”。此处泛指冬天的裘衣。,催:有催促之意,用拟人手法。,小虫:指促织(即蟋蟀)。

"老松阅世卧云壑":老松饱尝人间世态,高卧云壑,

# 老松阅世卧云壑:化用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十二“云壑布衣鲐背死,劳生重马翠眉须”诗意。此处作者自比老松。阅世:经历时世。云壑(hè):云气遮覆的山谷。

"挽著苍江无万牛":要想把它拖走,如果没有沧江挽纤的上万头牛是办不到的。

# 挽著苍江无万牛:化用杜甫《古柏行》诗句“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意为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牛也难拉动。沧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思寄子由》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七言绝句。1081年秋,黄庭坚在江西吉安市泰和县任县令,仕途不顺,此时好友苏辙被贬在不远的筠州,他于草木枯黄的晚秋触景生情,思念苏辙而作此诗。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黄叶飘落,山川呈现晚秋之景,小虫鸣叫催促女子赶制寒衣,从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入手,营造出秋意氛围;后两句刻画老松卧于云壑,即使用万牛也无法拉动,展现老松的坚韧与定力。写作手法上,诗人借景抒情,通过秋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又运用象征,以老松象征坚守自我、不为困境所动的品质。该诗最大特点在于借秋景抒怀,将对友人的思念与自身的人生感悟巧妙融合,语言简洁却内涵丰富,于自然质朴的笔触中展现出诗人在困境中的精神坚守和对友情的珍视,是黄庭坚表达情感与志趣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思寄子由》由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1081年,黄庭坚任职于吉州太和县担任县令,然而仕途颇为不顺。当时正值草木枯黄的晚秋时节,他对好友苏辙满怀思念之情。彼时,苏辙被贬至筠州担任监盐酒税之职,二人距离较近。黄庭坚因秋季的景色而触动情思,在这样不如意的个人经历以及对友人的牵挂之下,触景生情创作出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人思乡诗。诗中描绘了晚秋时节,山川草木枯黄,小虫催促女子赶制冬衣的景象,还刻画了历经世事、静卧云壑的老松形象。诗人此时任职不得意,又值好友苏辙被贬,他因秋景触动情思,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苏辙的殷切思念,同时借老松的形象含蓄抒发了自己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为外力所动的志向,也流露出在不得意处境中的复杂心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山川黄叶飘落、小虫催促女子制裘、老松卧于云壑等秋天的景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没有直接表明对友人子由的思念以及自身的心境,而是让读者从这些景物中去体会,含蓄委婉地传达情感。托物言志:以老松自比,老松阅尽世事,稳卧云壑,万牛都难以拉动,借助老松这一事物,表达了自己历经沧桑后坚定、超脱的志向与心境。情景交融:诗中所描绘的晚秋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互交融,景中含情,情因景生,营造出一种深沉含蓄的氛围,使读者更能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拟人:“小虫催女献功裘”将小虫人格化,好似在催促女子赶紧献上裘衣,使诗句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象征:“老松阅世卧云壑”中,老松象征着历经世事、沉稳淡泊的人,通过老松卧于云壑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超脱的意味。

3. 分段赏析

《秋思寄子由》第一句“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此句描绘了山川草木枯黄零落,点明晚秋时节。“知”字将山川赋予了感知能力,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季节的变化;“催”字形象地写出小虫的啼鸣仿佛在催促女子赶制冬衣。这两句借景抒情,表面写景,实则以自然景物的变化反衬诗人落魄无依的心境,流露出光阴易逝、自己一事无成的郁闷之情,语言看似平实却意味深长。第二句“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诗人将自己比作高卧云壑的老松,运用比喻手法,展现出老松历经世事沧桑的形象。“阅世”一词,赋予老松以人的阅历。“挽著沧江无万牛”运用夸张,强调老松的坚定,表明自己志向如老松般难以动摇,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同时,此句化用杜甫诗句,贴切自然。这两句既寄托了诗人的孤傲之情,也包含了对友人的慰勉之意,体现出黄庭坚诗作瘦硬蕴藉的特色。全诗虽简短且多处用典,但情感丰富,结构细密,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含蓄深沉,尽显诗人的高超笔力。

4. 作品点评

《秋思寄子由》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七言绝句佳作,在宋诗中独具特色。此诗押尤韵,创作于1081年秋,地点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该诗以“草蛇灰线”的手法展现了高超的章法技巧,结构细密,看似景与景之间有所断开,实则紧密相连,将情感不着痕迹地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含蓄深沉。诗中没有直接抒发对子由的思念以及自身的感慨,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足见其笔力深厚。首句“黄落山川知晚秋”,通过山川间黄叶飘落的景象点明时节,营造出一种秋意萧索的氛围。“小虫催女献功裘”进一步渲染秋意,以小虫催促女子赶制冬衣的生活场景,细腻地展现出时光的流转。后两句“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是被后世称道的名句,以老松自比,老松历经世事,卧于云壑,即使用万牛也无法拉动,表达出诗人历经沧桑后的坚定与超脱,借景抒情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黄庭坚此诗的语言凝练精当,风格清新而富有韵味,看似平淡的写景叙事,实则饱含深情与哲思,在抒情和表意上起到了极为精妙的作用,既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致,又巧妙地传达出自己的心境与情感,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王安石《送陈靖中舍归武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