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píng
yuè
·
·
huán
juān
hǎo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huán
juān
hǎo
bái
huáng
huā
mào
zuì
rèn
páng
guān
cháo
liáo
dǎo
lǎo
piān
nián
xiǎo
huí
liǎn
xiōng
chán
tóu
míng
zhū
liáng
zhōu
mèi
nián
nián
jīn
zhū

译文

舞女的发髻娟秀美好。一位白发老者头戴插着黄花的帽子。老者喝醉了,任由旁人嘲笑自己的潦倒。偏偏有年轻之人适宜搀扶老者。舞女跳舞结束后,脸如美玉、胸若凝酥。舞女获得一斛明珠作为赏赐。天天都有梁州薄媚这样的舞蹈表演,每年重阳节都有金菊和茱萸相伴。

逐句剖析

"舞鬟娟好":舞女的发髻娟秀美好。

"白发黄花帽":一位白发老者头戴插着黄花的帽子。

"醉任傍观嘲潦倒":老者喝醉了,任由旁人嘲笑自己的潦倒。

# 傍:一作旁。

"扶老偏宜年小":偏偏有年轻之人适宜搀扶老者。

"舞回脸玉胸酥":舞女跳舞结束后,脸如美玉、胸若凝酥。

"缠头一斛明珠":舞女获得一斛明珠作为赏赐。

"日日梁州薄媚":天天都有梁州薄媚这样的舞蹈表演,

"年年金菊茱萸":每年重阳节都有金菊和茱萸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平乐(其四)》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词,以《清平乐》为词牌。题材围绕宴饮生活,特别是重阳节期间宴会上的情景。描绘了宴会上舞女舞姿优美、容貌娟秀,头戴插有黄花的帽子。一位老者醉酒后任由旁人嘲笑自己潦倒,身旁有年轻之人搀扶。舞女跳舞时脸如美玉、胸若凝酥,表演结束后获得大量赏赐。年年在重阳节时都有梁州薄媚这样的舞蹈表演,体现出宴饮生活的欢乐与重复,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转、岁岁相似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舞鬟娟好。白发黄花帽。醉任旁观嘲潦倒。扶老偏宜年小。”通过对舞女发髻、老者白发插黄花帽,以及老者醉酒状态和扶老者年龄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宴会上人物的状态,使画面富有生活气息。夸张:“缠头一斛明珠”,用“一斛明珠”夸张地写出舞女因精彩表演获得丰厚赏赐,突出宴饮场合的奢华。借物抒情:“年年金菊茱萸”,借重阳节特有的金菊和茱萸,表达时光流逝、每年都在相似情景中度过的感慨,抒发对岁月的无奈之情。

2. 分段赏析

上阕:“舞鬟娟好。白发黄花帽。醉任旁观嘲潦倒。扶老偏宜年小。”开篇描绘舞女的美丽,发髻娟秀美好。接着刻画一位白发老者头戴插有黄花的帽子,醉酒后不在意旁人嘲笑自己的潦倒,身旁有年轻之人搀扶。上阕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勾勒出宴会上欢乐又略带沧桑的氛围,为下阕进一步描写宴饮场景做铺垫。下阕:“舞回脸玉胸酥。缠头一斛明珠。日日梁州薄媚,年年金菊茱萸。”先细致描绘舞女跳舞后的姿态,脸如美玉、胸若凝酥,展现其美丽动人。然后写舞女获得丰厚赏赐,突出宴会的奢华。最后两句“日日梁州薄媚,年年金菊茱萸”,说明这样的舞蹈表演天天都有,每年重阳节都是如此,借重复的场景表达对时光流转、岁岁相似的感慨,将情感从当下的宴饮场景延伸到对时间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下一篇:宋·胡仲弓《咏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