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3
lóu
tóu
xiù
zhē
chì
lán
qiáo
wài
绿
xié
fēng
yáng
liǔ
màn
tiān
táng
mǎn
huā

译文

碧瓦楼头,锦绣的帘幕高高垂挂,小红桥外,绿色的小溪弯弯横斜。即便风停,轻柔的柳絮仍满天飞舞,虽然无雨,地上已洒满细小的梨花。

逐句剖析

"碧瓦楼头绣幕遮":碧瓦楼头,锦绣的帘幕高高垂挂,

# 遮:楂,起韵。,绣幕:彩绣的帷帐。,碧瓦:绿色的琉璃瓦。

"赤栏桥外绿溪斜":小红桥外,绿色的小溪弯弯横斜。

# 赤栏:红栏杆。

"无风杨柳漫天絮":即便风停,轻柔的柳絮仍满天飞舞,

"不雨棠梨满地花":虽然无雨,地上已洒满细小的梨花。

# 棠梨:又名白棠,蔷薇科。落叶亚乔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碧瓦》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以“碧瓦楼”“赤栏桥”的华美意象,勾勒贵族庭院的奢靡景象。首句写近景,“碧瓦楼”外观华丽、美轮美奂,次句写远景,红色栏杆的小桥,桥下绿溪斜流,环境清幽。后两句通过“无风柳絮”“不雨落花”的反常暮春之景,暗喻南宋朝廷的衰颓命运,进而表达内心极度的悲愤。全诗语言绮丽而意蕴深沉,将批判锋芒藏于写景之中,意味深长,发人深思,是范成大写景诗中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碧瓦》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范成大目睹临安贵族在西湖畔营造华美园林,沉迷享乐,一派温馨承平的气象,而北方故土沦陷、国势岌岌可危,南宋王朝只能在一隅半壁的残山剩水中苟且偷安。诗人深感沉重的痛楚和不尽的感慨,这才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忧国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暮春园林为题材,前两句通过“碧瓦楼”“赤栏桥”等意象,描绘贵族庭院的奢华;后两句以“无风柳絮”“不雨落花”暗喻南宋朝廷的衰颓。全诗表面写景,实则借景抒怀,将自然意象与家国忧思结合,婉转批判统治者的奢靡苟安。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诗四句皆为写景,通过“碧瓦”“绣幕”“赤栏桥”“绿溪”“杨柳絮”“棠梨花”等诸多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景中有情,情因景生。动静结合:“无风杨柳漫天絮”写杨柳飞絮的动态,“不雨棠梨满地花”写满地落花的静态,动静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具生机与层次感,生动地描绘出春日庭院的独特景致。

3. 分段赏析

《碧瓦》首句“碧瓦楼头绣幕遮”写近景,描绘了一座碧瓦覆顶的高楼,楼头挂着绣幕,给人一种华丽而又略显神秘的感觉,暗示了此地的富贵与闲适。“绣幕遮”三字是诗人设计的巧心,目的是让读者去想象,绣幕到底遮住的什么光景。雕梁画栋的琉璃瓦楼房,不是富丽豪华的苑囿,就是王侯将相的宅邸,偏安一隅的王朝显贵,此刻正沉浸在一片笙歌酒色之中,绣幕遮住的肯定会是一幅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图。次句“赤栏桥外绿溪斜”写远景,视线从楼头转向桥外,红色栏杆的小桥,桥下绿溪斜流,色彩鲜明,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水乡景色,展现出此地环境的清幽。第三句“无风杨柳漫天絮”写在没有风的情况下,杨柳依然漫天飘絮。末句“不雨棠梨满地花”写没有下雨,棠梨却已满地落花。此两句暗喻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但这些富贵人却还沉浸在声色犬马,不知祸之将至。朝廷如此腐败,国事也不值得一问。

4. 作品点评

《碧瓦》是范成大笔下一首绝妙的春日即景小诗。全诗通篇写景,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暮春景色,犹如一幅色彩斑斓、富有生趣的图画。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让读者可以从这幅优美图画中,享受到赏心悦目的自然之美。然表面写景,实则暗藏诗人对南宋权贵的犀利讽刺。短短四句诗,更像一幅藏着密码的画卷——柳絮无风自飘,暗讽朝廷官员如柳絮般轻浮无能;梨花未雨先谢,预言南宋小朝廷的衰亡命运。这种“笑里藏刀”的写法,既继承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沉痛,又比陆游“铁马冰河”的直白更显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七绝,画外有音,意余象外。读者如深入一层去体会,便能领会到言在此而意在彼,收到了“作者得于心,览者会其意”的艺术效果。

明沈晖《一瓢诗话》

# 柳絮不待风而漫天飞舞,棠梨不经雨而满地开花。春到人间,碧瓦楼头却是绣幕低垂,诗人于是写此诗以遣相思,似亦含有‘此情可待成追忆’之意。

现代古典文学家金性尧《宋诗三百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柴望《昭阳殿》

下一篇:宋·赵师侠《江南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