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rén
·
·
dōng
fēng
fàng
shí

朝代:宋作者:贺铸浏览量:3
dōng
fēng
fàng
shí
lián
nóng
bàn
rén
guī
gēng
zhōng
dòng
shēng
sàn
shí
yuè
míng
dēng
huǒ
xiāng
rǎn
rǎn
mèng
tiān
hán
jìn
jiǎn
chūn
fèng
huáng
chéng
què
zhī
chù
liáo
luò
xīng
yàn
fēi

译文

东风初起的京城解除宵禁之时。我伴着看貌如秾李、步生莲花的美人归去。五更的钟声响起,笙歌已散尽,月色撒满长街,灯火也变得稀疏。香烟袅袅,梦境缠绵不断。天涯寒意散尽,我减下春衣。京城迢递,不知在何处,只见寥落的星河里,一只孤雁正飞翔。

逐句剖析

"紫府东风放夜时":东风初起的京城解除宵禁之时。

# 放夜:解除夜禁。,紫府:紫色象征华贵,皇宫、仙居皆可称紫府,此处指整个东京(今开封)。

"步莲秾李伴人归":我伴着看貌如秾李、步生莲花的美人归去。

# 秾李:形容女子貌美如秾艳的李花。,步莲:形容女子步态优美。

"五更钟动笙歌散":五更的钟声响起,笙歌已散尽,

"十里月明灯火稀":月色撒满长街,灯火也变得稀疏。

"香苒苒":香烟袅袅,

# 苒苒:气味或烟尘轻飘的样子。

"梦依依":梦境缠绵不断。

# 梦:梦魂。

"天涯寒尽减春衣":天涯寒意散尽,我减下春衣。

"凤凰城阙知何处":京城迢递,不知在何处,

# 凤凰城阙:凤凰栖息的宫阙,这里指京城。

"寥落星河一雁飞":只见寥落的星河里,一只孤雁正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乃北宋词人贺铸之作,描绘了梦中京城元宵佳节的欢腾景象与梦醒后清冷孤寂的心境,以及随之而来的失落情绪,委婉地道出了对往昔的追忆与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词上下两片,梦境与现实、欢愉与哀伤,形成了鲜明对比,且更侧重于展现词人当下的失意情怀。日常之梦,本是平凡无奇,但贺铸却能借此入词,巧妙构思,抒发个人悲喜,实属难能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贺铸在其青年时代,曾在京城享受过一段充满侠义精神、无忧无虑的美好岁月。然而,随后的岁月里,他却长期被派遣至偏远之地,担任些微不足道的官职,满腹才华难以施展,心中郁闷积压。每当回想起往昔的美好时光,总是魂牵梦绕,难以释怀。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之下,他创作出了《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记梦词,描绘了梦中京城元宵节时分的盛景,以及梦醒之后所面临的清冷孤寂与深深的失落感,借此委婉地抒发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自身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遗憾情绪。

2. 写作手法

烘托:“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五更”一词,暗示了笙歌欢唱直至深夜,展现了喧闹持续之久;“十里”则勾勒出东京城处处洋溢着节日的繁华,彰显了欢度佳节的范围之广泛。这样的描述,从侧面烘托出东京元宵佳节那热闹非凡、喜庆洋溢的氛围,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实现了以简约之笔描绘丰富意境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贴切地反映了梦境那种断断续续、亦真亦幻的特性。对比:上阕绘梦境,词人似重临东京元宵之盛景;下阕转现实,梦醒之清冷与梦境繁华形成强烈反差。梦京灯火笙歌,现实天涯暮春,琐事缠身。梦中五更与佳人踏月赏灯,拂晓却只剩怀旧与孤寂。此情此景,追忆与失意愈发鲜明。情景交融:“凤凰城阙”已远,往昔难再。“知何处”三字,尽显怅惘迷茫。词人望窗外,梦景心城皆空,唯见晨星孤雁。此景既是实写,亦喻其境遇,如失群孤雁,孤苦无依。画面凄清,映照其抚今追昔、郁闷失意之情。景情交融,意境沉郁深远,笔触灵动飞扬。比喻:“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词人将视线投向窗外,却只见稀疏的晨星点缀天际,梦中的灯火与明月、心中的繁华京城皆已无从寻觅。此时,一只孤雁在星空中哀鸣着掠过,它那孤单的身影,恰似词人远离京城、抱负难展的境遇,词人以孤雁自比,仿佛自己便是那只遗落于群雁之外的孤雁,孤独而又无奈。

3. 分段赏析

上片细腻地勾勒出梦境中的繁华盛景,词人仿佛穿越回东京元宵夜的热闹与辉煌。彼时,宵禁解除,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片欢腾。首句以绚烂辞藻铺陈,营造出梦境中的欢愉与美妙。词人尽情游览后,与一位步履轻盈如步步生莲、容颜娇美胜桃李的女子并肩而归,他们的身影在“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的景致中若隐若现。尽管夜色渐淡,笙歌已歇,灯火稀疏,但节日的氛围依然浓厚。“五更”映射出长夜未央的狂欢,“十里”则勾勒出东京遍地繁华、共庆佳节的壮阔图景。这梦境,既真实又虚幻,留给读者无限遐想,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词人对东京元宵之夜良辰美景的深切怀念与不舍。下片则笔锋一转,描绘了梦醒后的孤寂与凄凉,与上片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醒来后,词人发现一切不过是黄粱一梦,笙歌、灯火、佳人皆化为乌有,唯余炉香袅袅,环绕着孤寂的自己。现实与梦境的强烈反差,往昔与如今的鲜明对照,让词人心中充满了怅然若失的情感。昔日繁华的京城,如今却远在天涯;曾经激动人心的佳节笙歌,也变成了如今暮春时节的平凡日常。梦中的五更,是与佳人共赏灯月的温馨,而现实中的拂晓,却只剩下对往昔的深深思念和此刻的孤独与寂寞。“凤凰城阙”遥不可及,往昔的生活亦如梦幻泡影。“知何处”三字,道尽了词人心中的迷茫与失落。他望向窗外,梦中的灯月与心中的京城皆不可见,唯有稀疏的晨星和一只孤雁划过天际,象征着词人远离京城、有志难伸的孤独与无奈。这幅凄清的画面,将词人抚今追昔、郁闷失意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词布局严谨,流畅自然,上下两片在环境描绘、氛围营造及情感表达上形成了鲜明对比。梦境与现实,虚幻与真实,欢乐与哀伤,两两相对,尤其着重于展现词人当下的失意情怀。梦境,这一日常中的平凡元素,在词人笔下却化作了抒发个人情感的媒介,成功构筑出一篇佳作,抒发哀乐,实属不易。词作构思精巧,写景之笔充满画意,情与景和谐共生,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灵动的意境,这正是贺词所独有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道颜《偈七首其一》

下一篇:宋·杨万里《寒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