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guāng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nián
nián
zuì
ài
qiū
guāng
hǎo
bìng
féng
qiū
shī
cóng
jiàn
huáng
rén
zuì
hòu
dēng
chū
àn
lái
shí
jiù
shū
yóu
duō
wèi
lǎo
tài
xiāng
xún
yǒu
zǎo
xìn
wéi‌
nóng
shèng
shēng
zuò
tóu
chī

译文

每年我都最爱秋天的景色,病愈后逢秋,正适合写诗。菊花渐渐变黄,人们在醉意中欣赏,孤灯初暗,秋雨悄然降临。旧书细细品读,仍有无穷韵味,岁月催人老,老态似乎如期而至。早知务农胜过追求功名利禄,一生追求功名,却不过是徒劳一场。

逐句剖析

"年年最爱秋光好":每年我都最爱秋天的景色,

"病起逢秋合赋诗":病愈后逢秋,正适合写诗。

"丛菊渐黄人醉后":菊花渐渐变黄,人们在醉意中欣赏,

"孤灯初暗雨来时":孤灯初暗,秋雨悄然降临。

"旧书细读犹多味":旧书细细品读,仍有无穷韵味,

"老态相寻似有期":岁月催人老,老态似乎如期而至。

"早信为农胜觅禄":早知务农胜过追求功名利禄,

"一生虚作虎头痴":一生追求功名,却不过是徒劳一场。

# 虎头痴:晋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谢安深器重之。善画。画人不点睛。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时称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以赏官虎头将军,人称虎头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光》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蝴蝶成双飞过、蜀葵相背开放,也有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如贫家灶冷、炊烟晚起,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首联描绘了秋光的明媚与诗人的闲适心情。颔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生机。颈联描绘了雨后田园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尾联反映了田园生活的质朴与邻里之间的温情。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陆游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年年最爱秋光好,病起逢秋合赋诗。”诗人开篇点明自己对秋天的喜爱,这种喜爱是年复一年的,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特殊情感。诗人提到“病起逢秋”,说明自己刚刚从病中恢复,逢此秋光,不禁诗兴大发,想要赋诗以抒怀。这种喜爱与病愈后的欣喜交织在一起,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健康的感慨。首联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既有对秋天的喜爱,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淡淡哀愁,引出下文对秋景与人生感悟的描写。颔联:“丛菊渐黄人醉后,孤灯初暗雨来时。”诗人从室外写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丛菊渐黄”点明了秋天的特征,菊花在秋风中逐渐变黄,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收获。诗人提到“人醉后”,暗示自己在秋光中饮酒,借酒消愁,也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沉醉。下句“孤灯初暗雨来时。”则转到室内,描绘了一幅孤灯初暗、秋雨将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菊花的渐黄是静态的,而雨来则是动态的,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从室外的醉酒赏菊到室内的孤灯听雨,诗人的情感也从对自然的喜爱转向内心的孤独与沉思。颈联:“旧书细读犹多味,老态相寻似有期。”诗人从自然景物转向日常生活,提到“旧书细读犹多味。”,表现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即使读的是旧书,依然能从中品味出无穷的乐趣。下句“老态相寻似有期。”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衰老的感慨。岁月无情,老态逐渐显现,诗人似乎已经感受到了衰老的临近。读书的乐趣与衰老的无奈形成对比,既有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一联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既有对知识的热爱,也有对岁月的无奈。尾联:“早信为农胜觅禄,一生虚作虎头痴。”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发出感慨。“早信为农胜觅禄”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认为务农比追求官职更加自在。下句“一生虚作虎头痴”则是对自己的批评。诗人曾为官多年,追求功名,如今看来,这种追求似乎有些盲目和虚妄。这一联是诗人对一生的总结和反思,既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功名的失望和自责。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的淡然,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升《鹧鸪天·暮春》

下一篇:宋·施枢《觉苑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