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íng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3
míng
qiān
cūn
jìng
yáo
fēng
dài
qiǎn
xiá
chú
guī
bié
shù
huǒ
dào
lín
jiā
shū
wén
gèng
yuǎn
hūn
dēng
jiàn
xié
xiǎo
xuān
fēng
lěng
guàn
lán
huā

译文

暮色中千村安静,远处山峰带着浅淡霞光。扛着锄头回到家中,到邻家去借火。听到稀疏鼓声传得更远,在昏黄灯光下见字迹歪斜。小轩中风露清冷,自己起身去浇灌兰花。

逐句剖析

"暝色千村静":暮色中千村安静,

"遥峰带浅霞":远处山峰带着浅淡霞光。

"荷锄归别墅":扛着锄头回到家中,

"乞火到邻家":到邻家去借火。

"疏鼓闻更远":听到稀疏鼓声传得更远,

"昏灯见字斜":在昏黄灯光下见字迹歪斜。

"小轩风露冷":小轩中风露清冷,

"自起灌兰花":自己起身去浇灌兰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暝色》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开篇描绘了傍晚时分,暮色笼罩下千村寂静,远处山峰带着浅霞的宁静画面。接着展现了村民荷锄归村以及向邻家借火的生活场景。随后,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稀疏的鼓声,看到昏黄灯光下字迹歪斜。最后写在小轩中感受到风露清冷,起身去浇灌兰花。整首诗以自然质朴的风格,通过对乡村傍晚景色和生活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以动衬静:“疏鼓闻更远”,用远处传来的稀疏鼓声,衬托出乡村夜晚的宁静,以动态的鼓声突出静态的环境。细节描写:“荷锄归别墅,乞火到邻家”通过村民荷锄而归和向邻家乞火的细节,生动展现乡村生活场景和邻里关系;“昏灯见字斜”“自起灌兰花”通过对灯下字迹和浇灌兰花的细节描写,体现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暝色千村静,遥峰带浅霞”,开篇描绘了一幅广阔的乡村暮色图,暮色降临,众多村落一片寂静,远处的山峰上带着淡淡的霞光,营造出宁静而美丽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悠然闲适的基调。颔联:“荷锄归别墅,乞火到邻家”,此联聚焦乡村百姓的生活场景,村民扛着锄头回到家中,有人到邻家去借火,通过这两个细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日常,充满生活气息。颈联:“疏鼓闻更远,昏灯见字斜”,进一步渲染乡村夜晚的氛围,稀疏的鼓声从远处传来,愈发衬托出乡村的宁静;在昏黄的灯光下,看到字迹歪斜,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强化了宁静、略带昏暗的氛围。尾联:“小轩风露冷,自起灌兰花”,诗人在小轩中感受到风露的清冷,起身去浇灌兰花,这一细节表现出诗人在乡村宁静生活中的悠然自得,对生活的细致体验,也深化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下一篇:宋·金德淑《望江南·春睡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