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āo
jǐng
chún
cáng
chū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bái
shǒu
guī
lái
zhǒng
wàn
sōng
dài
kàn
qiān
chǐ
shuāng
fēng
nián
pāo
zào
táo
zhēn
wài
chūn
zài
xiān
shēng
zhàng
zhōng
yáng
liǔ
zhǎng
àn
yīng
táo
làn
shú
jiē
hóng
shí
què
yuán
zhí
gòng
fǎng
访
xiāng
yáng
páng
gōng

译文

您头发斑白,归隐家乡后种下了千万棵松树,他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这些松树能长到千尺高,在霜风之中尽情舞动。岁月仿佛把您抛在了上天的陶冶之外(让您远离尘世纷扰),而春天却一直陪伴在先生您的手杖和脚步所到之处(意即您处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杨柳已经长得和门户一样高,浓密的枝叶使得屋子显得有些昏暗。樱桃熟透了,饱满的果实汁液滴落在台阶上。什么时候我能像徐元直一样。和友人一起去拜访如襄阳庞德公般隐居的您呢。

逐句剖析

"白首归来种万松":您头发斑白,归隐家乡后种下了千万棵松树,

"待看千尺舞霜风":他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这些松树能长到千尺高,在霜风之中尽情舞动。

"年抛造物陶甄外":岁月仿佛把您抛在了上天的陶冶之外(让您远离尘世纷扰),

# 陶甄:制作陶器、瓦器,借喻培育人才。,造物:即造化,旧时以为万物是天造的,故称天为造物。,年:年光。

"春在先生杖屦中":而春天却一直陪伴在先生您的手杖和脚步所到之处(意即您处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杨柳长齐低户暗":杨柳已经长得和门户一样高,浓密的枝叶使得屋子显得有些昏暗。

"樱桃烂熟滴阶红":樱桃熟透了,饱满的果实汁液滴落在台阶上。

"何时却与徐元直":什么时候我能像徐元直一样。

"共访襄阳庞德公":和友人一起去拜访如襄阳庞德公般隐居的您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题刁景纯藏春坞》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为友人刁景纯晚年隐居镇江时所筑居所题写的七言律诗。属于题咏友人园林的诗作,以藏春坞为描写对象,展现了主人归隐后的生活情趣与志向。全诗开篇以“白首种万松”起笔,借助松树在霜风中挺拔的姿态,暗喻主人高洁的品格,通过“春在先生杖屦中”等意象,巧妙地将园林景色与隐逸心境融为一体。诗中巧妙运用陶甄育才、徐庶拜访庞德公等典故,既表达了对刁景纯超脱世俗精神境界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自身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作品擅长运用比兴手法,语言简洁凝练、含蓄隽永,“待看千尺舞霜风”“杨柳低户暗”等诗句,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蕴含深刻的哲理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寄题刁景纯藏春坞》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作者为苏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题咏诗。借“白首种万松”“春在先生杖屦中”等景象,写出了对刁景纯归隐后以松喻志的高洁品格与园林生活情趣的赞美,以及自身对闲适隐逸境界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何时却与徐元直,共访襄阳庞德公”,运用徐庶(字元直)与庞德公的典故。徐庶是三国时期的谋士,庞德公是东汉末年的隐士,两人皆为贤才,徐庶十分敬重庞德公。苏轼在此将刁景纯比作庞德公,把自己与徐元直相比,通过典故含蓄地表达出对刁景纯归隐生活与高洁志趣的仰慕,以及渴望与友人一同享受闲适隐逸生活的心情。起兴:“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以刁景纯年老归隐后栽种万松的情景起兴。先描绘其种松的举动,再想象未来松树高耸入云、迎风傲霜的姿态,由眼前之事引发出对友人品格的赞美,借松树的坚韧挺拔,暗喻刁景纯超脱世俗、高洁不屈的品性,自然地开启全诗对友人归隐生活与高尚志趣的赞颂。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白首归来种万松”起笔,既如实地叙述刁景纯归隐后植树造林的行为,又蕴含着对其归隐之举的赞赏情感倾向。“待看”一词紧紧承接上文对“白首归来”筑坞种松的描述,通过对未来“千尺”高松在霜风中舞动的想象,高度赞誉刁景纯的高尚品德,为诗歌结尾埋下伏笔,格调高远,语言含蓄精当,尽显传统比兴手法之妙。颔联描绘刁景纯过去在翰院和台阁任职期间,一心扑在为国培育人才的事业上,如今终于得以拄杖漫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先生”与“造物”相对,虽有题赠诗特定情境的要求,但也清晰地展现出苏轼对刁景纯的崇敬之心。“春在先生杖屦中”一句,不仅精准扣题,在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点题作用,更具备唐人诗歌“境生象中而意在言外”的绝妙韵味,同时充分流露出作者对刁景纯优游自在的自然生活的深切向往之情。后世众多文人模仿此句,如秦观《俞充哀词》“风生使者旌旄上,春在将军俎豆中”,然而皆难以达到苏轼此联的隽永意境。颈联“暗”在有些版本中作“绿”,从语言表达效果来看,“暗”应为修改后的定稿,与《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二》中记载的苏轼作《聚远楼》诗时,因“青山绿水对野草闲花”太过熟套,而改用“云山烟水”的情况类似。尾联点明主旨,直接抒发对刁景纯的景仰,同时暗含作者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庚《书灯》

下一篇:宋·刘克庄《暝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