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fēng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2
wǎn
fēng
jiàn
qīng
què
zhòng
lián
dào
chuí
píng
shān
zhē
luò
西
chuāng
hóng
dào
yuè
lái
shí

译文

晚风不许水面平静如镜照人影,却允许帘幕重重垂落在地。空旷的原野没有山遮不住夕阳余辉,西窗被映成红色持续到明月东升时。

逐句剖析

"晚风不许鉴清漪":晚风不许水面平静如镜照人影,

# 鉴清漪:以水为镜照影。鉴:镜,此作动词,照镜。漪:本意为细细波纹,这里泛指水。

"却许重帘到地垂":却允许帘幕重重垂落在地。

# 重帘:多层、厚重的门帘。

"平野无山遮落日":空旷的原野没有山遮不住夕阳余辉,

"西窗红到月来时":西窗被映成红色持续到明月东升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风二首(其二)》由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生活场景。开篇写晚风不许水面有清漪,展现其蛮横,“却许”则以调侃语气,写晚风拿重帘无奈。后两句描绘平野无山遮落日,余晖从西窗照到月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借晚风与景色表达对现实的感怀。全诗章法绵密,含蓄地传递复杂情感,具有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由杨万里所作。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初,前一年冬,一向力主抗金的杨万里受命担任迎接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因朝廷主和,对金使要优礼有加,内心痛苦的他在这种特定背景下,创作了该组诗,本诗是其中第二首,借对晚风的描写抒发心中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生活题材的诗。描绘了晚风肆虐,诗人以重帘抵御,继而看到平野落日余晖直至月升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感怀,借晚风、落日等景象写出内心的无奈与对现实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拟人:“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将晚风赋予人的“不许”“许”等行为,生动展现晚风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晚风的态度。借景抒情:“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描绘开阔的原野、落日余晖至月升的景象,借景含蓄抒发内心复杂情绪。

3. 分段赏析

诗开篇“晚风不许鉴清漪”,解释了第一首中晚风“豪横大相欺”,一是晚风裹挟寒意,让人无处躲避,二是狂风使水面起浪,破坏了清漪美景。“却许重帘到地垂”,“却许”看似写晚风让步,实则是对晚风无力吹落重帘的嘲讽。有了重帘遮挡,诗人得以隔窗观景,“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广阔平野无山阻挡落日,余晖从西窗照到月升,诗人久久凝望,借景抒发难以平静的思潮,含蓄表达内心对时局等的复杂感受。

4. 作品点评

《晚风二首(其二)》是杨万里别具一格的作品。在文学价值上,它以小见大,借生活中的晚风与景色抒发深层情感。写作特色上,巧用拟人,含蓄蕴藉又不乏明快。虽非广为人知的经典,但在杨万里诗作中,展现出其独特的观察与表达视角,借景抒情的手法运用巧妙,具有一定艺术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结尾两句寓意尤深,笔力弥健:“落日”余辉尚在,西窗犹能映照晚霞,更何况今夜虽月来日落,而明朝又复月坠日升,满窗一片红。细加品味,其中充溢乐观情绪。

现代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燕《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

# 委婉地讽刺了小人得志,忘乎所以的丑恶行径。

现代太原学院院长张瑞君《杨万里评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梅尧臣《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下一篇:宋·张耒《东方曼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