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guī
shí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3
xiǎo
zhāo
tūn
gàn
hōng
héng
táng
西
àn
yuè
chéng
dōng
xíng
rén
bàn
chū
dào
huā
shàng
宿
míng
líng
zhōng
xìn
jiǎo
néng
zhī
jiù
jīng
xīn
shí
rèn
lín
wēng
dāng
shí
shǒu
zhòng
xié
qiáo
liǔ
xiàn
míng
tiáo
cuì
sǎo
kōng

译文

清晨的雾气与初升的朝阳相互烘托,天空呈现出绀碧的色彩,石湖在横塘的西岸、越城的东面。行人在稻田中行走,半个身子露出在稻花之上,栖息的鹭鸟独自在菱叶中显得格外醒目。随意行走,双脚自然就知道旧时的道路,心中一惊,时而又认出了邻家老翁。当年我亲手在斜桥边种下的柳树,如今无数鸣蝉在柳树上鸣叫,翠绿的柳枝树叶仿佛要扫空天空。

逐句剖析

"晓雾朝暾绀碧烘":清晨的雾气与初升的朝阳相互烘托,天空呈现出绀碧的色彩,

# 烘:烘托。,碧:青绿色。,绀:稍微带红的黑色。,朝暾:初升的太阳。

"横塘西岸越城东":石湖在横塘的西岸、越城的东面。

#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行人半出稻花上":行人在稻田中行走,半个身子露出在稻花之上,

"宿鹭孤明菱叶中":栖息的鹭鸟独自在菱叶中显得格外醒目。

# 菱: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活在池沼中,叶子略呈三角行,浮在水面。,明:在这里的意思是显露在外,不隐藏。

"信脚自能知旧路":随意行走,双脚自然就知道旧时的道路,

# 自能:自己本身就能。,信脚:信步走来,随意漫行。

"惊心时复认邻翁":心中一惊,时而又认出了邻家老翁。

# 时复:过了一段时间才。

"当时手种斜桥柳":当年我亲手在斜桥边种下的柳树,

"无限鸣蜩翠扫空":如今无数鸣蝉在柳树上鸣叫,翠绿的柳枝树叶仿佛要扫空天空。

# 鸣蜩:就是鸣蝉。蜩:古书上是指蝉,即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归石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出自其作品集。此诗是范成大休官归乡,回到苏州石湖别墅时所作。诗的首、颔两联描绘夏天早晨绚丽景色,点明石湖方位,展现田野和水塘景象;颈联真切地写出初归感受;尾联千转柔肠,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全诗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既描绘出家乡秀丽的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以及内心对世事的复杂感受,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诗人范成大出川返京后,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四月,被任命为中大夫、参知政事(副宰相)。然而,因与宋孝宗政见不合,他任职仅两个月,六月便落职。此诗正是范成大落职后,休官回到故乡苏州石湖别墅时所作,生动展现了其当时初归石湖的心境与感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初归石湖》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怀诗。在八句的严谨形式中,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全诗节奏明快、韵律和谐,便于诗人细腻抒情。其为归乡题材作品,描绘了归乡途中及到家后的情景。首联展现清晨石湖晓雾与朝阳相映之景并点明位置;颔联刻画行人穿梭稻花、宿鹭在菱叶中显眼的画面,尽显田园生机;颈联写诗人行走旧路,既感熟悉又有陌生的复杂心情;尾联回忆亲手栽种的斜桥柳,如今蝉鸣叶茂,感慨时光流逝。整首诗以细腻笔触,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归乡时的亲切之感和对岁月变迁的喟叹。

2. 写作手法

烘托:“晓雾朝暾绀碧烘”,通过晓雾与朝暾相互烘托,描绘出清晨天空绚丽的色彩,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朦胧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归乡时的亲切与喜悦之情。动静结合:“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行人半出稻花上”是动态描写,行人在稻田间行走;“宿鹭孤明菱叶中”是静态描写,宿鹭静静地在菱叶中。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展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活力。细节描写:“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信脚”体现诗人对故乡道路的熟悉,“惊心”“认邻翁”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归乡时的心理变化,通过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时光流逝带来的感慨。借景抒情:“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借描写当年亲手栽种如今已枝繁叶茂、蝉鸣其上的柳树,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3. 分段赏析

在《初归石湖》一诗中,首联“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颇具妙处。“横塘”地处苏州城外,贺铸词中曾有“凌波不过横塘路”之句;“越城东”指的便是石湖。此联描绘了诗人归至越城东边石湖时的场景,初升旭日穿透晓雾,映照在横塘西岸的他身上。青绿色的晨雾烘托着深红色的旭日,画面宛如画卷般美不胜收。这看似随意的写景,实则巧妙地点明了归时的时间与石湖的地理位置,尽显诗人的笔墨功力。颔联“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简洁明快,色调明朗清新,对仗工整。此时稻子已长得颇高且开花,行人穿行田间,只能看见上半身;池塘菱叶丛中,一只白鹭慵懒地浮于水面,仿佛还未从昨夜的沉睡中苏醒,生动展现出田园的静谧与生机。前四句着重描绘夏天早晨的景色,色彩绚丽,在点明石湖方位后,又勾勒出田野与水塘之景,对仗精巧且富有表现力。虽为客观写景,却处处流露出诗人的开朗喜悦之情。颈联“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与律诗颔联、颈联需对仗工整的要求稍有出入,“自能”与“时复”并不对仗。但正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所言,有了奇句,对仗之规亦可暂放。诗人怀着激动心情信步归家,熟悉的旧路仿佛无需思索便能找到,然而当在家门口看到一位老翁,仔细辨认后才惊觉是昔日邻居时,岁月无情流逝之感油然而生,“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慨令人惊心。此联是诗中首次正面点明“初归”,生动且真切地传达出诗人初归时的复杂感受。至此,诗中的情感也开始发生转变。尾联“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直白如话,却进一步延续了颈联的情感变化,使全诗变得曲折婉转、韵味悠长。回到家中,一切已与记忆中不同。当年亲手栽种的斜桥柳依旧在,却因无人照料,被无数鸣蝉啃食,原本翠绿的叶子已所剩无几。诗歌至此戛然而止,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却如余音绕梁,久久不散,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索空间。

4. 作品点评

范成大的《初归石湖》,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全无雕琢痕迹,自然清新。诗人在诗中全然交付自己的真实情感,却又巧妙把控着整首诗的脉络走向,这种创作功力实属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翠扫空,三字亦出苏轼诗,本写峨眉、九华山色,此系诗家变用之法。

现代周汝昌《范成大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

下一篇:宋·释道颜《颂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