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g
xiàng
wǎn
sān
shǒu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piān
zhòng
jīng
lún
bié
yǒu
yuán
xuě
shān
zhēn
jiàng
xiàng
chì
zài
qián
kūn
yǎn
rén
qiān
liáng
yuè
hén
shì
shēng
zhòng
hǎo
shǒu
wèi
lùn

译文

肩负重任本就适合承担更重的担子,治理国家的才能自有其根源。您如雪山般沉稳,是真正的将相之才,功绩堪比赤壁之战,能重塑天地格局。忽然间,人已永逝留名千古,只余清冷月光如一道痕迹,满是凄凉。如今世上再无像司马懿那样的对手,即便有高明的人才,也不必再论高下了。

逐句剖析

"负荷偏宜重":肩负重任本就适合承担更重的担子,

"经纶别有源":治理国家的才能自有其根源。

"雪山真将相":您如雪山般沉稳,是真正的将相之才,

"赤壁再乾坤":功绩堪比赤壁之战,能重塑天地格局。

"奄忽人千古":忽然间,人已永逝留名千古,

"凄凉月一痕":只余清冷月光如一道痕迹,满是凄凉。

"世无生仲达":如今世上再无像司马懿那样的对手,

"好手未须论":即便有高明的人才,也不必再论高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虞丞相挽词三首(其一)》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赞逝者能担重任、才略深厚,奠定推崇基调。颔联以雪山喻其沉稳,借赤壁赞其功绩可重塑乾坤,显历史地位。颈联写其猝然离世,名传千古唯余冷月凄凉,情感转沉痛。尾联叹世间再无劲敌,纵有能人不必论,暗含对其独一无二的推崇与惋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淳熙元年甲午(1174年)二月,虞允文溘然长逝。杨万里闻讯后,写下《虞丞相挽词三首》以寄哀思,其笔下尤为突出虞允文在采石矶一役中创下的赫赫战功,以此彰显其忠勇与功绩,寄托深切的缅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负荷偏宜重,经纶别有源”:开篇直赞逝者的才能与担当:“负荷偏宜重”,言其天生适合肩负重任,越沉重的担子越能彰显其能力;“经纶别有源”,则点出其治理天下的才略并非偶然,而是有深厚的根源与天赋。两句以平实的议论起笔,奠定对逝者推崇的基调,对仗工整中见沉稳力度,为后文铺展其功绩埋下伏笔。颔联:“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以生动比喻深化对逝者的赞誉。“雪山真将相”,以雪山的巍峨、沉稳喻指逝者如真正的将相般坚毅可靠,品格与地位兼具;“赤壁再乾坤”,则以赤壁之战“扭转乾坤”的典故,赞其功绩足以重塑大局,影响深远。两句意象宏大(雪山、乾坤),将抽象的才能与功绩具象化,尽显对逝者历史地位的高度肯定。颈联:“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笔锋陡转,由生前功绩转向猝然离世的悲戚。“奄忽人千古”,写生命消逝之快,虽留名千古,却已阴阳相隔;“凄凉月一痕”,以清冷的“月痕”作景,将逝者身后的孤寂与世间的悲凉融入其中,以景衬情,画面感与哀伤氛围交织,情感由推崇转为沉痛。尾联:“世无生仲达,好手未须论”:以典故收束,感慨更深。“生仲达”代指如司马懿般的劲敌,此句言逝者离世后,世间再无匹配的对手;“好手未须论”,则进一步叹惋:即便有其他能人,因无旗鼓相当的较量,其价值也难以彰显。看似说“无需论高下”,实则暗含“唯有逝者配称真英雄”的推崇,将对逝者的惋惜与敬仰推向极致,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纲《苏武令·塞上风高》

下一篇:宋·陆游《水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