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xiū
jué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shàng
jìn
cāng
bǎi
shī
náng
xiāng
wǎn
shǒu
qīn
xié
shān
cóng
fēi
niǎo
xíng
biān
chū
tiān
xiàng
píng
jìn
chù
huā
luò
jīng
chūn
shì
wǎn
lóu
gāo
shèng
jué
hún
xìng
lán
sǎo
chán
fáng
qīng
mèng
hái
yīng
dào
shàn

译文

登上所有青色山崖的百级阶梯,诗囊和香碗亲手携带。山峦从飞鸟飞行的旁边出现,天空向平坦草地的尽头低垂。花儿凋落忽然惊觉春天的事情已晚,登上高楼更觉得客居的魂魄迷茫。兴致消退打扫床榻在禅房躺下,清幽的梦境还应该会到剡溪。

逐句剖析

"上尽苍崖百级梯":登上所有青色山崖的百级阶梯,

"诗囊香碗手亲携":诗囊和香碗亲手携带。

# 诗囊:典出《全唐文》卷七百八十《李商隐十·李贺小传》。李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后遂以“诗囊”指贮放诗稿的袋子。放翁他诗《春日杂赋》:“退红衣焙熏香冷,古锦诗囊觅句忙。”

"山从飞鸟行边出":山峦从飞鸟飞行的旁边出现,

"天向平芜尽处低":天空向平坦草地的尽头低垂。

"花落忽惊春事晚":花儿凋落忽然惊觉春天的事情已晚,

"楼高剩觉客魂迷":登上高楼更觉得客居的魂魄迷茫。

"兴阑扫榻禅房卧":兴致消退打扫床榻在禅房躺下,

"清梦还应到剡溪":清幽的梦境还应该会到剡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修觉寺》是南宋陆游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围绕游览修觉寺展开,首联写诗人登上苍崖百级阶梯,亲手携带着诗囊与香碗;颔联描绘登山所见,山峦仿佛从飞鸟身旁涌现,天空在平芜尽头显得低垂;颈联由花落触发对春事将晚的感慨,登楼时更觉客居他乡的魂魄迷茫;尾联写游兴阑珊后在禅房卧床,梦中回到剡溪。写作上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法,通过细致写景传达内心感受。全诗将游览的过程与情感的起伏结合,展现了诗人游览中的所见所感,语言自然,情感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尽苍崖百级梯,诗囊香碗手亲携”:首联描绘了诗人游览修觉寺的起始场景。“上尽苍崖百级梯”写出登山之路的陡峭与漫长,“百级梯”突出了阶梯之多,可见登山的不易;“诗囊香碗手亲携”则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此行的状态,携带诗囊体现其文人习性,香碗则与寺庙环境相呼应,为后文写游寺做了铺垫,也暗示了诗人游览时的虔诚与闲适。“山从飞鸟行边出,天向平芜尽处低”:颔联描写登山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色。“山从飞鸟行边出”以飞鸟为参照,写出山峦仿佛随着飞鸟的移动而逐渐显现,赋予山动态感;“天向平芜尽处低”则描绘出天空在平坦的草地尽头似乎低垂下来,展现出开阔辽远的视野。两句通过远近结合、动静相衬,勾勒出一幅壮阔的山水画面,也暗含诗人登高时的舒展与些许茫然。“花落忽惊春事晚,楼高剩觉客魂迷”:颈联由景生情,转入抒情。“花落忽惊春事晚”写看到落花,突然惊觉春天即将过去,“忽惊”一词传达出时光流逝之快带来的感慨;“楼高剩觉客魂迷”则写登上高楼后,更觉自己作为客居他乡之人,魂魄迷茫,“客魂迷”直接点出客居的怅惘,将春景与客情结合,情感更为深沉。“兴阑扫榻禅房卧,清梦还应到剡溪”:尾联写游览兴致消退后的情景。“兴阑扫榻禅房卧”写出游兴已尽,在禅房铺床休息的状态,透着一丝疲惫与闲适;“清梦还应到剡溪”则以梦境作结,梦中回到剡溪,将思乡之情寄托于梦境,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让全诗的怅惘之情有了具体的指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其四)》

下一篇:宋·曹勋《饮马歌·边头春未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