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多态":她妆束淡雅,绰约多姿,
# 淡妆:一作艳真。
"更的的、":早已使我深深爱慕、
# 的的:频频、连连。郑仅《调笑转踏》词:“吴姬绰约开金盏,的的娇波流美盼”,同此义。也有版本记作“滴滴”,形容眼波不时注视的样子。
"频回眄睐":哪里还禁得住她频频向我盼顾。
# 眄睐:斜望。《古诗十九首》之十六:“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瞒。”
"便认得琴心先许":我知道她心已暗许,
# 琴心:以琴声达意。
"欲绾合欢双带":愿同我双双缔结欢娱。
# 欲绾合欢双带:意谓结同心之好。绾,旋转打结。合欢带,即合欢结。梁武帝《秋歌》:“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欲绾合欢:一作与写宜男。
"记画堂、":不能忘怀在画堂、
"风月逢迎":清风皓月的良辰我们相聚,
# 风月逢迎:一作斜月朦胧。
"轻颦浅笑娇无奈":她轻蹙蛾眉,含情微笑,那模样是多么娇媚美丽。
"向睡鸭炉边":在睡鸭形的香炉旁,
"翔鸳屏里":在画着双飞鸳鸯的屏风里,
"羞把香罗偷解":她娇羞地悄悄解开罗衣。
"自过了、":自从过了、
"烧灯后":元宵节后,
# 烧灯:指元宵节。
"都不见踏青挑菜":直到踏青挑菜的时节,如云的游人仕女中,我不曾寻见她的影踪。
# 踏青挑菜:指踏青节、挑菜节,是古代的两个民间节日。踏青:春日郊游。杜甫《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唐俗,农历二月初二日曲江挑菜,士民游观其间,谓之挑菜节。
"几回凭双燕":多少次相托双燕传信,
"丁宁深意":嘱咐它们带上我的深情,
# 丁宁:叮嘱,嘱托。
"往来却恨重帘碍":却恨那重重帘幕,阻断了燕儿的路程。
"约何时再":佳期密约几时才能再来。
"正春浓酒困":我日日醉饮,趁那春意正浓,
"人闲昼永无聊赖":人又闲,天又长,只觉得百事无心。
"厌厌睡起":我无精打采地昏昏愁眠,
# 厌厌:同“恹恹”,形容精神压抑不舒畅。
"犹有花梢日在":醒来时花梢还照着高高的日影。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爱情题材的词。它描绘了男女从一见钟情、幽会相恋到离别相思的过程,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与别后的深切思念。借女子的美丽姿态、两人幽会场景及别后相思景象,写出了爱情的甜蜜与相思的愁苦。
2. 写作手法
反衬:“淡妆多态”运用了反衬手法。“淡妆”本是一种较为素雅、简约的妆容,通常给人以清淡、质朴之感。但在此处,却用来反衬女子的“多态”。“多态”意味着女子姿态丰富、风情万种,通过“淡妆”这种看似简单的外在表现,更鲜明地突出了女子内在的丰富姿态与魅力,以简衬繁,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象征:“合欢双带”是象征爱情的典型意象。“合欢”寓意着欢乐、团圆,两条带子绾在一起,象征着男女之间的情感交融与亲密结合,代表着二人之间美好的爱情和对彼此关系的期许。“睡鸭炉”和“翔鸳屏”也具有象征意义。鸭、鸳在中国传统意象中常与夫妻、情侣的和谐美好联系在一起,“睡鸭炉”“翔鸳屏”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且私密的氛围,象征着男女主人公之间亲密的情感和爱恋关系。
3. 分段赏析
上片里,女主人公的形象极具特色。她不光“多态”且多情,更为突出的是那份主动,这与传统“佳人”形象大相径庭。瞧,她对着意中人,频频投去含情脉脉的眼神,令人心醉神迷;一旦认定对方是知音,便毫不犹豫地倾心相许,急切地想要缔结姻缘,还含羞解开香罗。这种果敢与热情,能让人隐约看到白朴笔下李千金的影子。“的的”这两个字很值得品味,一方面,它精准再现了作者相思时回忆往昔的真切场景;另一方面,生动地传达出女子不断传递秋波的情意。这一罕见的叠用,在此处却格外清晰流畅,充满生活气息,将这位勇敢女子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词情感的核心在于“眷”,“姝”即美女,词中“淡妆多态”“轻颦浅笑娇无奈”,皆是这位美女独特魅力的体现。“淡妆”反衬出她的多态;“轻颦浅笑”是多态的一个侧面;“娇无奈”更是难以言表的多态呈现。而这些外在的姿态,其实是她内心多情又娇羞的自然流露。下片所描绘的相思之苦,由久别而生。吴曾引用的姑娘寄诗,情思委婉深沉,形象鲜明动人,比喻恰如其分,从中可见这位姑娘的才情之美,也难怪作者对她眷恋至深。由此推测,这首《薄幸》词应创作于二人定情之后、姑娘寄诗之前的相思阶段。
4. 作品点评
此词将叙事与抒情巧妙融合,具备一定故事性,人物刻画也较为细腻,这是其创造性所在。与柳永长调相比,柳词多将抒情与景物铺写结合,叙事成分相对较少。在慢词中编织精妙情节且手法多变方面,周邦彦较为出色。而贺铸这首《薄幸》,恰似柳词与周词之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之作。
# 凡闺情之词,淡而不厌,哀而不伤,此作当之。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 耆卿于写景中见情,故淡远。方回于言情中布景,故秾至。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整首词写相思之情由初生到急切再到怨恨与无奈的辛酸,层层翻进,以景传情,笔致深婉细密。
清傅德岷《宋词鉴赏词典》
# 上阕追叙前欢,下阕言紫燕西来,已寄书多阻,姑借洒以消磨永昼。乃酒消睡醒,仍日未西沉,清昼悠悠,遣愁无计,极写其无聊之思。原题云:《忆故人》,知其眷恋之深,调用《薄幸》,殆其自谓耶?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诲选释》
# 乐府妙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施之祛。
近代张文潜《东山词集序》
# 以情感为核心,以叙事为线索,寓情于事,故事情节又相对完整,是本词特色之一。因情设景,情中布景,景为情用,又使全词呈现出一种浓丽的风格特色。
现代李索《宋词三百首赏析》
# 以全词论,它上片追叙前欢,从目成、心许到画堂逢迎、鸾屏幽会,有几许情事,几许曲折在内,而笔势却是一气直下。过片以“自过了”三字承上启下,从烧灯而踏青挑菜,而丁宁双燕,又有多少情事、多少曲折在内,然后直到当前之春浓、酒困、人闲、昼永、睡起、日在,又一层深似一层,仍是一事接一事,一句接一句,贯串而下。整首从头至尾,似乎一泻无余,但又铺叙详尽,情致委曲。这是北宋慢词在艺术上所达到的很高的造诣,为柳永所擅长。此词亦从柳出。
现代沈祖棻《唐宋词赏析》
上一篇:宋·余复《仙霞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