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shū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tiǎo
dēng
shū
yóu
wèi
zhī
fēn
wèi
rěn
shě
zhī
rén
shēng
yǒu
hào
zhèng
suǒ
qiú
shí
ān
wěn
zhù
xiāng
máo
sān
jiān
chōng
dòng
zhù
jīng
shǐ
bàng
shè
àn
zuò
juàn
shí
shēng
jiǔ
sháo
zòu
yǒu
wèi
zhēn
měi
qǐn
fàn
qiān
zhì
jiān
shì
wéi
shēn
shàng
chuán
ér
xīn
shí
suì
gǎn
tàn
suì
yuè
shǐ

译文

在冬夜挑着灯专心读书,灯油耗尽了但我的兴致还未消退。我也知道夜已深了,却不忍心放下书本起身。人生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的癖好就是这样热爱读书。我所追求的不过是衣食充足,能安稳地住在乡里。有三四间茅屋,屋里堆满了经史书籍。屋子四周摆放着几案,读书坐累了就起身随意走动。虽没有声音却如同奏响美妙的音乐,虽没有珍馐却好像品尝到美味的食物。在书籍间生活起居,悠然自得直至生命终结。这样的生活不仅能让我度过一生,还可以传给我的儿子。我的这个心愿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只能感叹岁月飞逝。

逐句剖析

"挑灯夜读书":在冬夜挑着灯专心读书,

"油涸意未已":灯油耗尽了但我的兴致还未消退。

"亦知夜既分":我也知道夜已深了,

"未忍舍之起":却不忍心放下书本起身。

"人生各有好":人生各有自己的爱好,

"吾癖正如此":我的癖好就是这样热爱读书。

"所求衣食足":我所追求的不过是衣食充足,

"安稳住乡里":能安稳地住在乡里。

"茆屋三四间":有三四间茅屋,

"充栋贮经史":屋里堆满了经史书籍。

# 充栋:喻藏书之多也。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四傍设几案":屋子四周摆放着几案,

"坐倦时徙倚":读书坐累了就起身随意走动。

"无声九韶奏":虽没有声音却如同奏响美妙的音乐,

# 九韶:舜之韶乐也。《史记》:“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韶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列子》:“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以乐之。”嵇康《游仙诗》:“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有味八珍美":虽没有珍馐却好像品尝到美味的食物。

# 八珍:《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注:珍谓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敖、肝也。又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又迤北八珍,为醍醐、麂吭、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云浆、玄玉浆。并见《渊鉴类函》。

"寝饭签帙间":在书籍间生活起居,

"自适以须死":悠然自得直至生命终结。

# 须:此作“待”解。《左传》:“日云暮矣,寡君须矣。”

"岂惟毕吾身":这样的生活不仅能让我度过一生,

"尚可传儿子":还可以传给我的儿子。

"此心何时遂":我的这个心愿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感叹岁月驶":只能感叹岁月飞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冬夜读书》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其诗作风格多样,饱含爱国情怀,也不乏对生活日常的细腻描绘。此诗创作于冬日夜晚,彼时陆游沉浸在读书的世界里,有感而发。诗中通过对冬夜读书场景的描写,以及对自身读书癖好、理想生活的阐述,展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冬夜读书》成于陆游六十三岁那年,彼时历经沧桑的他,在冬夜的静谧中,于书海沉浸思索,将感慨凝于笔端,成就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通过“挑灯”这一动作细节,生动展现诗人在冬夜挑灯夜读的专注;“油涸意未已”“未忍舍之起”等细节,刻画诗人即便灯油耗尽,已至深夜,仍不舍放下书本的痴迷状态,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读书的热爱。直抒胸臆:“人生各有好,吾癖正如此”,直接表明人生各有所好,而自己的癖好就是读书,毫不隐晦地抒发内心对读书的执着,让读者清晰了解诗人的态度。对比:将现实生活与想象中的理想读书生活进行对比。现实中可能面临诸多纷扰,而理想中的读书生活宁静美好,突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强化情感表达。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描绘出一个冬日夜晚,诗人挑着灯专注读书的画面。灯油耗尽,时间已至深夜,可诗人仍沉浸在书中,不舍起身,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对读书的痴迷程度。“人生各有好,吾癖正如此”,诗人直接表明自己对读书的热爱,将读书视为自己的癖好,简洁有力地传达出内心的情感。随后,诗人展开对理想生活的想象。“茆屋三四间,充栋贮经史,四傍设几案,坐倦时徙倚”,他想象着有几间茅屋,屋内堆满经史书籍,旁边摆放着几案,读书累了可以随意走动。在这样的环境中,“无声九韶奏,有味八珍美”,读书带来的愉悦如同听到美妙的音乐,品尝到美味的食物。“寝饭签帙间,自适以须死”,诗人希望能在读书中度过一生,直至生命的尽头,这种对理想读书生活的描绘,饱含着对宁静、充实生活的向往。“岂惟毕吾身,尚可传儿子”,诗人不仅希望自己能享受这样的读书生活,还期望能将这种热爱读书的风气传给儿子,体现出对知识传承的重视。最后“此心何时遂?感叹岁月驶”,诗人感叹自己的理想何时才能实现,时光飞逝,表达出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毛滂《踏莎行·元夕》

下一篇:宋·张耒《女几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