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雪寻春":拨开积雪寻找初春的迹象,
"烧灯续昼":点亮灯火延续白日。
# 烧灯:即燃灯。
"暗香院落梅开后":梅花落后,小院里残留着暗香。
"无端夜色欲遮春":夜色试图掩盖春天的气色,
# 无端:无心,无意间。
"天教月上官桥柳":月亮渐渐爬上宫桥边的柳树梢上。
# 官桥:在山东滕州东南45里,跨薛河。官,一作宫。
"花市无尘":花市里游客散尽,尘埃落定,
"朱门如绣":富贵人家的大门刻画得犹如锦绣。
"娇云瑞雾笼星斗":娇柔的薄云与祥瑞的雾气笼罩着星斗。
"沉香火冷小妆残":沉香已经燃尽冷透,脸上精心打点的妆容也已只余下残缺,
# 沉香:水香木制成的薰香。
"半衾轻梦浓如酒":半盖着锦被,轻浅的梦境却浓得如同美酒。
# 衾:大被。
北宋词人
毛滂(1061~1124?),北宋词人。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自幼酷爱诗文词赋,长于诗词,苏轼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气节端厉,无徇人之意”。其词作饶有情韵,婉丽可诵,描写别情,语尽而情意不绝,其中《临江仙·都城元夕》中“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境界似晚唐律诗。代表作品有《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浣溪沙·泛舟》。著有《东堂集》《东堂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节令的词。描绘了元夕之夜词人拨雪寻春、烧灯续昼的雅趣,以及院落梅花暗香、官桥月柳清辉的清幽之景,还展现了花市洁净、朱门华丽、灯火与星斗交融的繁华画面,营造出清隽雅致又梦幻朦胧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对元夕春夜美景的喜爱与沉醉,以及宴罢后轻梦如酒的怅惘余韵。
2. 分段赏析
上片以“元夕夜游”为线索,在残雪未消的夜色中铺陈出清隽雅致的画面。“拨雪寻春,烧灯续昼”以对仗句式破题,“拨雪”的动作既点明时节残雪特征,又暗含寻觅春讯的雅趣,“烧灯续昼”则借元宵张灯习俗,以灯火模拟白昼,在寒夜中生出暖意。“暗香院落梅开后”以嗅觉意象转折,梅花在夜色中浮动幽香,与“雪”“灯”形成视觉、嗅觉的多重感官交织。结句“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极富巧思:“欲遮春”赋予夜色拟人化的阻隔意味,却以“天教月上”的转折,让月光爬上官桥柳梢,以银辉驱散幽暗,雪白、梅香、月明在此处汇为清冽画卷,暗喻春讯终破夜色而来。下片从自然景致转向人间烟火,再归于个人情思的收束。“花市无尘,朱门如绣”以白描手法勾勒元夕尾声的市井景象,花市洁净如洗,朱门华艳似绣,一“尘”一“绣”形成质感对比,暗藏节庆后的静谧。“娇云瑞雾笼星斗”将人间灯火升腾的烟气拟作“娇云瑞雾”,与天上星斗交融,虚实相生中营造出梦幻氛围。结句“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以细节见真章:沉香燃尽、妆容残褪,暗示宴罢夜深,而“半衾轻梦”却以“浓如酒”的通感,将清醒与朦胧的边界消融——残梦似酒,既含元夕欢腾的余韵,亦有春夜独醒的怅惘,让整首词在“闹”与“静”的转换中,收束于悠长的韵致里。
3. 作品点评
全词紧扣“元夕”展开,叙事写景章法井然,笔调清丽宛转,意境潇洒明润,在繁华与清幽的交织中,展现出元夕特有的节令风情,尽显婉约词的隽永韵味。
# 泽民的作风很潇洒明润,他与贺方回适得其反。贺氏浓艳,毛则以清疏见长;贺词沉郁,毛则以空灵自适。
薛砺若《宋词通论》
上一篇:宋·曹冠《木兰花慢·和旧词韵》
下一篇:宋·陆游《冬夜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