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shū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xiào
dēng
qíng
èr
chǐ
lǎo
lái
jiù
xué
yào
yún
chú
hán
shēng
diǎn
sān
gēng
dòng
zòng
héng
wàn
juàn
shū
běn
zhù
guān
miǎn
yīn
dùn
pāo
shàn
jiù
jīn
yóu
zài
shèng
cǎi
yún
xiāng

译文

别笑话我这灯架只有二尺多高,年老时重温旧学还需辛勤耕耘。寒冷的夜里,三更时分下起了点点细雨,本就戴着儒冠的我怎能避免这种生活,怎能因为繁忙的公务就抛下书本呢。当年皇帝赏赐的善和笔如今还在,我仍会采摘芸香草来驱赶书中的蠹鱼。

逐句剖析

"莫笑灯檠二尺余":别笑话我这灯架只有二尺多高,

"老来旧学要耘锄":年老时重温旧学还需辛勤耕耘。

"寒生点滴三更雨":寒冷的夜里,

"喜动纵横万卷书":三更时分下起了点点细雨,

"本著儒冠那免此":本就戴着儒冠的我怎能避免这种生活,

"可因吏牍顿抛渠":怎能因为繁忙的公务就抛下书本呢。

"善和旧赐今犹在":当年皇帝赏赐的善和笔如今还在,

"剩采芸香辟蠹鱼":我仍会采摘芸香草来驱赶书中的蠹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冬夜读书》是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中以灯檠为引子,通过描绘其简陋却坚定的形象,隐喻自己虽年老但仍不忘旧学、勤勉读书的决心。这种借物言志的手法,使得词人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寒生点滴三更雨”与“喜动纵横万卷书”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了寒夜中雨点的清冷与孤寂,后者则展现了词人面对万卷书的欣喜与热情。不仅增强了词的节奏感,也突出了词人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托物言志:以“灯檠”为引子,通过描绘其简陋却坚定的形象,隐喻自己虽年老但仍不忘旧学、勤勉读书的决心。这种借物言志的手法,使得词人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2. 分段赏析

首联“莫笑灯檠二尺余”,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开篇,似乎在告诉读者,不要笑话我这简陋的、只有二尺多高的灯架。这里,“灯檠”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象征着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无论条件多么简陋,都无法阻挡他求知的热情。接着,“老来旧学要耘锄”,诗人表达了自己年老后仍不忘旧学,需要像耕作土地一样辛勤耕耘的决心。这里的“耘锄”形象地描绘了学习的艰辛与不易,但诗人却甘之如饴,展现了他对学问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颔联“寒生点滴三更雨,喜动纵横万卷书”两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夜读书的情景。三更时分,细雨点点,寒意袭人,但诗人却丝毫未受影响,反而因这清冷的氛围而更加欣喜,因为他知道,这正是激发自己阅读万卷书的最佳时机。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颈联“本著儒冠那免此,可因吏牍顿抛渠?”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作为读书人应有的担当和坚守。他深知,既然戴上了儒冠,就必然要承担起传承文化、追求真理的责任,不能因为繁忙的公务而轻易放弃对学问的追求。这里,“儒冠”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责任和使命的体现。尾联,“善和旧赐今犹在,剩采芸香辟蠹鱼”两句,诗人以皇帝赏赐的善和笔和采摘芸香草驱虫的细节,展现了他对书籍的珍视和爱护。善和笔作为珍贵的文具,象征着皇帝对学者的赏识和鼓励;而芸香草则以其独特的香味,保护着书籍免受蠹虫的侵害。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他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下一篇: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一百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