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然无事无改换":无牵无挂无变化,
"无事何须论一段":无事何须多计较。
"直心无散乱":本心清净无杂念,
# 直:一作真。
"他事不须断":他人琐事不用管。
"过去已过去":过去的事已过去,
"未来何用算":未来何须去计算。
"兀然无一事":安然自在,心中空无一事,
# 无一事:一作无事坐;又作无事何曾有。
"何曾有人唤":何尝有人来呼唤。
# 何曾有人唤:“何曾有人唤。向外觅功夫”二句:一作人唤向外觅工夫。
"向外觅功夫":向外寻求修行功夫,
"总是痴顽汉":终究是愚钝顽固之人,
"粮不畜一粒":从不储存一粒粮食。
"逢饭但知噉":遇到饭食便只管吃。
# 知噉:一作须吃;又作知骂。噉,一作啖。
"世间多事人":世间忙碌多事之人,
# 世间多事人:一作世间多事,人事相趁。
"相趁浑不反":相互奔竞,浑然不知归返,
# 相趁浑不反:一作浑不及我。反:一作及。
"我不乐生天":我(指修行者)不向往升入天堂,
# 我不乐生天:一作不乐生天。
"亦不受福田":也不图善报功德。
"饥来一钵饭":饿了就吃一钵饭,
# 饥来一钵饭:一作饥来吃饭。
"困来展脚眠":困了就伸腿睡。
# 困来展脚眠:一作困来即眠。
"愚人以为笑":愚人觉得可笑,
# 愚人以为笑:一作愚人笑我。
"智者谓之然":智者却说正确。
# 智者谓之然:一作智乃知焉。
"非愚亦非智":既非愚笨也非聪明,
# 非愚亦非智:一作不是痴钝。
"不是玄中玄":不是什么玄虚之理。
# 不是玄中玄:一作本体如然。
"要去如是去":要走就走得自在,
# 要去如是去:一作要去即去。
"要住如是住":要留就留得安心。
# 要住如是住:一作要住即住。
"身披一破衲":身上披着破僧衣,
"脚著娘生裤":脚下穿着娘做的裤。
"多言复多语":话说太多太啰嗦,
"由来反相误":反而容易把人误。
"若欲度众生":若想超度众生,
"无过且自度":先把自己度好。
"莫漫求真佛":别空寻真佛,
# 漫:一作谩。
"真佛不可见":真佛无处可见。
"妙性及灵台":本性与心灵,
"何曾受熏炼":何曾被外物修炼。
# 炼:一作链。,熏:一作薰。
"心是无事心":心本无挂碍,
"面是娘生面":脸是娘生样。
"劫石可动摇":劫石能摇动,
# 动摇:一作移动。
"个中无改变":内心不变样。
"无事何须读文字":无事何须读经文,
# 无事何须读文字:一作无事本无事,何须读文字。
"削除人我本":放下人我分别,
"冥合个中意":自然契合本真心。
"种种劳筋骨":种种劳苦伤身体,
"不如林下睡兀兀":不如林下安心睡。
# 不如林下睡兀兀:一作不如林下睡。
"举头见日出":抬头看见太阳升,
# 举头见日出:一作兀兀举头见。
"乞饭从头𢫫":便依循自然之道去化缘乞食。
# 乞饭从头𢫫:一作日高乞饭从。𢫫:一作律。
"将功用功":刻意用功修行,
# 将功用功:一作捧头将功用。
"展转冥蒙":反而越修越迷茫。
# 展转冥蒙:一作功用转冥蒙。
"取即不得":强求反而得不到,
"不取自通":不求自然得通达。
"吾有一言":我有句话相告,
"绝虑忘缘":放下思虑,抛开俗缘,
# 忘:一作亡。
"巧说不得":用巧妙的话语无法表达它。
# 巧说不得:“巧说不得,只用心传”二句:一作巧说不得用心传。
"只用心传":只能用真心(以心印心)去传递。
"更有一语":还有一句关键,
"无过直与":无需复杂,直心便是。
"细极毫末":细微到极点,
# 极:一作如。
"大无方所":广大无边界。
"本自圆成":本就圆满成就,
"不劳机杼":无需刻意造作。
"世事悠悠":世事漫长难测,
"不如山丘":不如山丘安稳。
"青松蔽日":青松遮蔽阳光,
"碧涧常秋":碧涧长流如秋。
# 常秋:一作长流。
"山云当幕":山云当作帷幕,
"夜月为钩":夜月如钩垂挂。
"卧藤萝下":躺在藤萝之下,
"块石枕头":块石当枕头躺。
"不朝天子":不朝见皇帝,
"岂羡王侯":哪会羡慕王侯。
"生死无虑":生死无忧无虑,
"更复何忧":还有什么可愁。
"月水无形":月光流水无形,
"我常只宁":我心常自宁静。
"万法皆尔":万物都是如此,
"本自无生":本自无生无灭。
"兀然无事坐":无牵无挂静坐,
"春来草自青":春天到了草自青。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分段赏析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诗人表明自己安于无事的状态,无需多言,语言质朴直白,直接点明主题。“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强调内心的纯净与专注,不被外界干扰,体现出一种豁达的处世态度。“过去已过去,未来何用算。兀然无一事,何曾有人唤”,活在当下,不受外界羁绊。诗人批判“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认为向外追求是不明智的,应回归内心。“粮不畜一粒,逢饭但知噉。世间多事人,相趁浑不反”,以自身简单的生活方式,与世间忙碌多事之人形成鲜明对比。“我不乐生天,亦不爱福田。饥来一砵饭,困来展脚眠”,进一步表明自己不慕虚幻的福报,只求简单的生活需求。“愚人以为笑,智者谓之然。非愚亦非智,不是玄中玄”这种生活态度被愚人嘲笑,却被智者认可,而诗人自认为非愚非智,不追求玄之又玄的境界,“要去如是去,要住如是住”,尽显随性自然。“身披一破衲,脚著娘生裤”用破衲、旧裤,呈现生活状态。“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误。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劝诫人们少言,先自我修行。“莫漫求真佛,真佛不可见。妙性及灵台,何曾受熏炼”,指出求佛不应流于表面,内心的妙性本就纯净。“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劫石可动摇,个中无改变”,强调内心的坚定,不为外界所动。“无事何须读文字,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种种劳筋骨,不如林中睡兀兀”,认为无需执着于文字,应回归本心,摒弃人为的分别。“举头见日出,乞饭从头𢫫”日出时乞饭,道尽生活艰难。“将功用功,展转冥蒙。取即不得,不取自通”,说明刻意追求反而难以达到,顺其自然方能通达。“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只用心传”,传达出一种难以言传,需用心领悟的禅意。“更有一语,无过直与。细极毫末,大无方所。本自圆成,不劳机杼”此段以简洁之语,道尽事物自然圆成之理,无雕琢而显真意。“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常秋。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描绘出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象,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体现出对权贵的不屑和对生死的超脱。“水月无形,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生”,蕴含着万物本无生灭的哲理。结尾“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以自然景象作结,体现出一种顺应自然、悠然自得的心境,全诗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禅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