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uāng
qián
róng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3
xīn
huā
xiǎo
hán
huā
xīn
yīng
xīn
suān
gèng
píng
qīng
liú
lián
wèi
zuò
chóu
hóng
yuàn
绿
kān

译文

孤单的木芙蓉冒着秋日的微寒在努力地盛开着,它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木芙蓉即使经受着那严寒风霜连续不断的摧残,它也决不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逐句剖析

"辛苦孤花破小寒":孤单的木芙蓉冒着秋日的微寒在努力地盛开着,

# 破小寒:小寒指天气稍寒,破小寒指冒着微寒。指芙蓉花在秋天的傲然神态。,辛苦:形容其孤寒冷落以及开花之艰难。

"花心应似客心酸":它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

# 酸:即艰辛,与前句辛苦相呼应。,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客:离家在外的人。作者用以自称。

"更凭青女留连得":木芙蓉即使经受着那严寒风霜连续不断的摧残,

# 留连:逗留。形容秋末花叶残败的样子。,青女: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主管降霜下雪。,更凭:哪怕,就算是。

"未作愁红怨绿看":它也决不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 愁红怨绿: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窗前木芙蓉》作者有争议,一说作者是南宋诗人范成大,一说是张镃写的。诗中描绘了秋天木芙蓉在孤寂辛苦中冲破小寒独自绽放的景象。诗人由花及人,推想花心如客心般辛酸,进而借花明志,即便青女降临,木芙蓉也毫不屈服。全诗运用融物以情、喻己以物的手法,借木芙蓉不畏寒霜的特点,展现诗人虽漂泊未逢时,却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体现了少年时昂扬不凡的气度,物我交融自然巧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窗前木芙蓉》是范成大所作。此诗具体写作时间难以确定,推测是其早年为生计奔波或为科考旅居在外时,被窗前烂漫开放的木芙蓉花触发创作激情而写。范成大成长于亡国悲声之中,十多岁便父母双亡,生活清苦贫寒且孤独无依。这样的经历使他看到霜风中的木芙蓉时,仿佛看到自身,从而勾起满怀思绪,借花抒怀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借秋天木芙蓉冲破小寒独自绽放,任凭霜雪也不屈服的景象,写出了诗人虽漂泊在外、未遇时机,但绝不向命运低头,展现出一种意气风发、坚强不屈的精神。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芙蓉与牡丹的雍容华贵、梅花的俏瘦冷峻对比,突出芙蓉兼具艳丽大方且在百花凋零时绽放的特点;把不畏霜寒的芙蓉和在风雨摧残中凄然零落、柔弱无奈的春花作对比,展现芙蓉坚强的个性。托物言志:诗人借描写木芙蓉在霜天中的表现,“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表达自己虽历经生活困苦,却依然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拟人:“花心应似客心酸”将木芙蓉赋予人的“心酸”情感,生动地写出其在孤寂寒凄处境中的内心感受。

3. 分段赏析

《窗前木芙蓉》第一句“辛苦孤花破小寒”,通过“辛苦”“孤”等词,既写木芙蓉生长的无依和开花的不易,又营造出凄清冷落的氛围。“破”字虽体现出木芙蓉冲破小寒开放的坚韧,但未改变其“辛苦”“孤”的处境。第二句“花心应似客心酸”,由花的外在辛苦表象深入到花的内心,以拟人的手法,表明霜天芙蓉孤寂寒凄,潜藏着落寞苦楚之情。第三句“更凭青女留连得”,仿佛是木芙蓉骄傲的宣言,突出其不畏霜寒的坚强个性,与柔弱的春花形成鲜明对比。第四句“未作愁红怨绿看”,“愁红怨绿”描绘出春花在风雨中无奈零落之态,反衬出芙蓉的坚强,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借花所表达的坚毅精神。

4. 作品点评

《窗前木芙蓉》作为即景咏物诗,不仅细腻描绘了木芙蓉的外观,更深刻流露了诗人的性情特质。“花心应似客心酸”一句,以己度花,花人相怜,尽显自然隽秀。诗人生活困窘坎坷,却在磨砺中铸就坚强气格,这种气格融入诗中,使对芙蓉的刻画不局限于外观,更深入揭示其坚强品质。此诗于自然质朴中见真性情,将咏物与抒情、言志巧妙融合,借物展现诗人的人生原则和精神风貌,颇具韵味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石孝友《满庭芳·寄别》

下一篇:宋·白玉蟾《早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