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骚人业":诗文是诗人的事业,
"相传能几家":可传承此道的能有几家。
"清心长有虑":我心纯净却常为诗事忧虑,
"幽事更无涯":幽微的创作境界更是无边无涯。
"隐奥谁知到":诗中深奥的道理谁能真正领会,
"陵夷即自嗟":见此道衰落只能独自嗟叹。
"千篇如可构":若能构建千篇佳作,
# 构:原作得,据万历本改。
"聊拟当豪华":姑且把这当作人生的豪华。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格恬淡,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多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多五、七言律诗。林逋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作为布衣隐士,他被朝廷曾赐予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代表作品有《山园小梅》《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风月骚人业,相传能几家”,开篇诗人便点明诗歌创作是文人雅士所从事的高雅事业,然而真正能将此道传承并发扬光大的却寥寥无几。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珍视,又流露出对当时诗歌创作现状的感慨,蕴含着一种对优秀诗人稀缺的忧虑之情。颔联“清心长有虑,幽事更无涯”,此二句进一步描述诗人自己的心境,他内心纯净,对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思考和忧虑。诗人深知诗歌创作是一件幽深微妙之事,其中蕴含的韵味和境界无穷无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这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虔诚态度以及对创作境界的不懈追求。颈联“隐奥谁知到,陵夷即自嗟”,诗人在此感叹诗歌创作中的深奥道理和隐秘内涵,鲜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和领悟。而当看到诗歌艺术有衰落的趋势时,诗人只能独自叹息。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诗歌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当时诗歌创作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缺乏深度和创新等。尾联“千篇如可构,聊拟当豪华”,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诗歌创作的理想和追求。如果能够创作出众多优秀的诗篇,那么就可以把这当作一种豪华和成就。这里的“豪华”并非指物质上的富足,而是指在诗歌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满足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自身创作能力的一种期许。
上一篇:宋·苏轼《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下一篇:宋·向子湮《南歌子·梁苑千花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