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三月初三日":华丽的堂舍在三月初三这天,
"絮扑窗纱燕拂檐":柳絮扑向窗纱,燕子轻拂屋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就着莲子,品尝几杯冷酒,
"柘枝一曲试春衫":听一曲《柘枝》舞乐,试穿春衣。
"阶临池面胜看镜":台阶前临近池面,胜过观看铜镜,
"户映花丛当下帘":门户映着花丛,应当放下帘子。
"指点楼南玩新月":指点着楼南,观赏初升的新月。
"玉钩素手两纤纤":洁白纤细的双手如同玉钩。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对偶:“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等句,“莲子”对“柘枝”,“阶临”对“户映”,词性相对,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展现出生活场景与环境的画面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动静结合:“絮扑窗纱燕拂檐”是动态描写,描绘出柳絮扑窗、燕子拂檐的活泼场景;“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则是静态描写,刻画出台阶临池如镜、窗户映花的静谧画面。动静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生动。借景抒情:诗中描写了三月三日画堂外柳絮、燕子,堂内饮酒、试衫,以及阶前池塘、花丛等景象,诗人借这些春日之景,含蓄地表达出一种闲适、悠然的生活情趣。白描:“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女子指点新月的画面,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生动展现出女子的姿态和动作。
2. 分段赏析
《三月三日》首联“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点明时间是三月初三,“扑”和“拂”两个动词极为生动,赋予柳絮和燕子以活泼的动态,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展现出春天的轻盈与灵动,也为全诗营造出欢快的氛围。颔联“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尝”“试”两个动作,刻画了诗人在春日里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品尝着冷酒,欣赏着柘枝舞,还试穿春衫,从侧面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颈联“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台阶前的池面与镜子相比,突出池面的清澈;“户映花丛”描绘出窗户与花丛相互映衬的美景,“当下帘”则给人一种含蓄的美感,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意境。尾联“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指点”“玩”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女子在楼南欣赏新月的场景,“玉钩”比喻新月,“素手两纤纤”细腻地刻画了女子的形象,展现出一种恬静美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闲适美好时光的享受。
上一篇:唐·李咸用《春风》
下一篇:唐·白居易《对酒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