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òng
yín

朝代:宋作者:邵雍浏览量:3
rén
shēng
suǒ
guì
yǒu
jīng
shén
yǒu
jīng
shén
què
chún
nòng
jiǎ
xiàng
zhēn
zhōng
shì
jiǎ
jiāng
qín
zhuō
zǒng
shū
qín
yīn
bǎo
bǎo
yóu
bìng
wèi
bìng
qiú
ān
ān
wéi
zhēn
rén
shèng
rén
rén
shǎo
shèng
rén
shì
jiān
rén

译文

人生最可贵的是拥有精神,即便有了精神却不纯粹。弄虚作假即便像真的终究还是假的,以勤补拙总是比不上真正的勤奋。因为饥饿而获得饱足,饱足后仍可能有问题,为治病而追求安稳,这种安稳并非真正的安稳。普通人误解圣人的情况很多,圣人不会误导世间的人。

逐句剖析

"人生所贵有精神":人生最可贵的是拥有精神,

"既有精神却不纯":即便有了精神却不纯粹。

"弄假像真终是假":弄虚作假即便像真的终究还是假的,

"将勤补拙总输勤":以勤补拙总是比不上真正的勤奋。

# 将勤补拙:以勤奋弥补笨拙。

"因饥得饱饱犹病":因为饥饿而获得饱足,饱足后仍可能有问题,

"为病求安安未真":为治病而追求安稳,这种安稳并非真正的安稳。

"人误圣人人不少":普通人误解圣人的情况很多,

"圣人无误世间人":圣人不会误导世间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弄笔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属于哲理诗范畴。诗中围绕人生常见现象展开深入思考,探讨了精神纯度、真假虚实、勤能补拙、饥饱病安以及人非圣贤等诸多方面的哲理。通过对这些生活现象的剖析,传达出一种对真实、纯粹及正确认知的追求,引导人们对人生进行深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卒后赐谥康节。先祖为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邵雍是理学象数派创立者,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诗多为随口成章的闲适之作,诗风平易明畅,语言浅近通俗而往往寓以理趣机锋,亦有被讥为有韵之语录者,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又被称为“击壤体”。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诗人将“弄假像真”与“真”放在一起对比,突出虚假即便伪装得酷似真实,但其本质不会改变,依旧是假的。同时,把“将勤补拙”和真正的“勤”相对照,表明借助勤奋弥补笨拙的做法,与本身就具备勤奋特质的情况相比,存在差距,难以达到真正的高效与卓越。这种对比让读者清晰地认识到事物本质与表象之间的差异,引导人们追求真实与纯粹。“人误圣人人不少,圣人无误世间人”,将普通人对圣人的误解和圣人对世人的正确引导进行鲜明对比。众多人对圣人的理念和行为存在错误理解,然而圣人凭借其超凡的智慧与高尚的品德,不会对世间之人产生错误的引导。通过这一对比,凸显了圣人与常人在认知和行为上的不同,引发读者对正确认知和判断的深入思考。

2. 分段赏析

首联:“人生所贵有精神,既有精神却不纯”,诗人开篇点明人生最可贵之处在于拥有精神,但紧接着指出即便拥有精神,却往往难以达到纯粹的境界,引出下文对人生各种不纯粹现象的探讨,为全诗奠定了哲理思辨的基调。颔联:“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从两个方面进行哲理阐述。前句强调虚假即便伪装得再逼真,本质依然是假,告诫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后句表明以勤补拙虽然可取,但与真正的勤奋相比仍有差距,鼓励人们追求真正的优秀,此联通过对比,让读者清晰认识到事物本质与表象的区别。颈联:“因饥得饱饱犹病,为病求安安未真”,以生活中饥饱与病安的现象为例,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因饥饿而饱食,看似解决了饥饿问题,但可能因过度进食或其他原因埋下疾病隐患;为治病而追求安稳,然而这种安稳或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与安心。此联以具体事例让读者理解事物的复杂性,不能仅看表面结果。尾联:“人误圣人人不少,圣人无误世间人”,上升到对圣人与普通人关系的思考。指出现实中很多人会误解圣人的思想与行为,而圣人以其智慧和品德,不会对世人产生误导。此联从更高层面引发读者对正确认知和判断的反思,引导人们以圣人的智慧为指引,正确认识世界和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破阵子·忆得去年今日》

下一篇:宋·吴文英《法曲献仙音·秋晚红白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