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n
·
·
nián
jīn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3
nián
jīn
huáng
huā
mǎn
dōng
céng
rén
lín
xiǎo
jiàn
gòng
zhé
xiāng
yīng
fàn
jiǔ
zhī
cháng
tiáo
chā
bìn
chuí
rén
mào
yīng
qiān
huàn
zhēn
cóng
yòu
fāng
fēi
chóng
zūn
xún
jiù
jìng
suǒ
guāng
yīn
fēi
fēng
piāo
lěng
shí

译文

记得去年今日,菊花已经开满了东篱。曾经与美人在栅栏旁观赏,共同折下芬芳的菊花浸泡在酒里。长长的花枝插在鬓边。人的容貌本不应如此迅速老去,花丛中再次芳菲满园。再次端起酒杯去那旧时的小路上寻找,可惜光阴似箭般流逝。此刻,正是秋风飘零,露水已带着微寒时。

逐句剖析

"忆得去年今日":记得去年今日,

"黄花已满东篱":菊花已经开满了东篱。

# 黄花:这里指菊花。

"曾与玉人临小槛":曾经与美人在栅栏旁观赏,

# 小槛:指防护花木的小栅栏。槛:栅栏。,玉人:美人。

"共折香英泛酒卮":共同折下芬芳的菊花浸泡在酒里。

# 酒卮:亦作“酒巵”。盛酒的器具。,香英:香花。

"长条插鬓垂":长长的花枝插在鬓边。

# 鬓垂:鬓角。

"人貌不应迁换":人的容貌本不应如此迅速老去,

"珍丛又睹芳菲":花丛中再次芳菲满园。

# 芳菲:芳香的花草。,珍丛:美丽的花丛。

"重把一尊寻旧径":再次端起酒杯去那旧时的小路上寻找,

# 一尊:一杯。,把:动词,端着、拿着。

"所惜光阴去似飞":可惜光阴似箭般流逝。

# 惜:可惜。

"风飘露冷时":此刻,正是秋风飘零,露水已带着微寒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这是是北宋词人晏殊所写的一首词。采用了今昔比照式写法,上片写词人回忆去年今日,菊花满篱,与玉人共折菊花,饮酒插花的情景。下片写如今再次看到菊花盛开,人貌却已改变,感慨光阴似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怅惘。全词缠绵哀婉,是一首深情怀人的酒词哀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是北宋词人晏殊所写的一首词,也是一首怀人词。先写去年今日与心爱的女子共同对菊饮酒,菊花插在她的鬓发上,美人就在眼前,丽姿倩影,是那么亲密与惬意。今年此时菊花重开,但美人不在,词人只得独自携酒寻觅芳踪。全词缠绵哀婉,是一首深情怀人的酒词哀歌。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下两片采取了今昔比照式写法,上片回忆旧时与伊人的亲密与惬意,下片写今日物是人非,光阴似箭,飞而不返,一切都已杳无踪迹,今昔对比,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哀婉之情。

3. 分段赏析

《破阵子·忆得去年今日》采用了今昔比照式写法。上片“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开篇点明时间是去年今日,东篱下菊花盛开。"满”字绘出菊花灿然怒放之态极为传神。“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回忆与玉人一起在小槛旁,共同折下菊花,放入酒杯中,写出了两人的亲密与惬意。“玉人”,既指美人肌肤莹洁如玉,也喻指美人品质高洁如玉。“长条插鬓垂”,进一步描绘玉人将菊花枝条插在鬓边的美丽姿态,画面感十足。菊花的芳馨,美酒的醇香,正是象征了他们香甜醉人的爱情。下片由怀旧而转入叙今。“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说佳人的容貌不应该变化吧,但实际上时光流转,人已非昨,眼前又看到菊花盛开,由此引发感慨。此句暗示词人与佳人分离已久,表达其对佳人的思念之情。“重把一尊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词人再次拿起酒杯,沿着旧径寻找过去的痕迹,然而物是人非,光阴似箭,飞而不返,一切都已杳无踪迹。“风飘露冷时”,描绘出风飘露冷的景象,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哀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下一篇:宋·邵雍《弄笔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