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g
yuán
chéng
fēn
shì
shān
sān
yǒng
·
·
xiù
táng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2
méi
zhú
lái
qín
dài
yuè
zāi
dān
hàn
dàn
zhào
jiāng
kāi
xīn
ān
jiàn
zhèng
jiù
rén
cóng
lái
xiù
xiāng
gōng
xuě
yǐn
míng
zhāng
jùn
yòng
yún
cái
lùn
jiān
tóng
zhǎn
miàn
chūn
fēng
cuì
zuò
duī

译文

梅树、竹子和来禽鸟,是在月色映照下栽种于此,娇艳的牡丹与清丽的荷花,在江水的映照下肆意绽放。新安江清澈见底,正如眼前这般纯净,过去常来的老朋友,如今却不再到访。秀美的景色、野外的芬芳,仿佛都能融入雪水,成为可供畅饮的佳酿,在这环境里,能够创作出如同用云裁剪般美妙绝伦的诗文。无论是独自享受这份乐趣,还是与他人一同欢乐,酒杯中酒色翠绿,像是春意盎然、翠影堆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逐句剖析

"梅竹来禽带月栽":梅树、竹子和来禽鸟,是在月色映照下栽种于此,

"牡丹菡萏照江开":娇艳的牡丹与清丽的荷花,在江水的映照下肆意绽放。

"新安见底正如此":新安江清澈见底,正如眼前这般纯净,

"旧雨故人从不来":过去常来的老朋友,如今却不再到访。

"秀色野香供雪饮":秀美的景色、野外的芬芳,仿佛都能融入雪水,成为可供畅饮的佳酿,

"名章俊语用云裁":在这环境里,能够创作出如同用云裁剪般美妙绝伦的诗文。

"无论独乐兼同乐":无论是独自享受这份乐趣,还是与他人一同欢乐,

"盏面春风翠作堆":酒杯中酒色翠绿,像是春意盎然、翠影堆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题程元成纷事山居三咏・秀野堂》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为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人杨万里与程元成是友人关系,程元成在山居建造秀野堂,杨万里听闻其景,怀着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秀野堂景色的向往,创作了此诗。诗中展现出的情感与对秀野堂的细致描绘,皆源于对友人生活环境的关注与想象。诗人巧用多种技巧。借景抒情,通过对秀野堂周边景物的描写,自然流露出对环境与友人的情感。虚实结合,实写眼前景,如植物的栽种与花开,虚写心中情,如对友人的思念。还运用了想象,如想象友人在环境中创作诗文,以及典故“旧雨故人”,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与情感深度。诗歌风格自然清新,语言简洁生动,生动地勾勒出秀野堂的美景与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描绘了梅竹、来禽、牡丹、菡萏等景物,以及新安江的清澈,借这些秀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秀野堂周边环境的喜爱,以及对友人山居生活的赞美之情。虚实结合:“梅竹来禽带月栽,牡丹菡萏照江开”是实写秀野堂周围的植物栽种与花开之景;“旧雨故人从不来”是虚写,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久未谋面的友人,增添了怀人之情。用典:“旧雨故人”化用杜甫《秋述》中“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想象:“名章俊语用云裁”,诗人想象友人在此能创作出如用云裁剪般美妙的诗文,侧面烘托出秀野堂环境的风雅,也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

2.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梅竹”是高洁、坚韧的象征,“来禽”(一种鸟)为画面增添灵动气息。“带月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诗意的氛围,仿佛友人在月光下亲手栽种这些植物,充满了雅趣。“牡丹菡萏照江开”则展现出另一番明艳盛大的景象,牡丹的富贵与菡萏(荷花)的清丽在江水的映照下愈发娇艳,描绘出秀野堂周边植物多样且美好的环境。颔联“新安见底”承接上句对周边环境描写,突出新安江水清澈见底,进一步强调此地自然风光的纯净美好。然而,笔锋一转,“旧雨故人从不来”,由景及情,诗人面对如此美景,不禁想起旧日友人,感慨友人久未到访。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秀色野香供雪饮”,秀美的景色、野外的芬芳仿佛都能融入雪水,成为可供友人畅饮的佳酿,生动展现出秀野堂周边环境的清新宜人,能给人带来独特的享受。“名章俊语用云裁”,诗人想象友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灵感如泉涌,能够创作出如同用云裁剪般美妙绝伦的诗文,高度赞扬了友人的文学才华,也侧面反映出环境对创作的激发作用。尾联“锦绣溪头茅屋底”描绘出秀野堂所在之处虽有溪景如画,但居住环境质朴。“有人跃马占蓬莱”则是一种想象,与前文的清幽宁静形成对比,似乎有人在尘世中追逐功名利禄,而友人却能在这宛如蓬莱仙境般的秀野堂享受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丽泽门》

下一篇:宋·释绍昙《偈颂十九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