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泽门西日未俄":丽泽门的西边,太阳还没有很快落下,
"水明沙净卷纤罗":水面明亮,沙滩洁净,像卷起的纤细丝绸。
"绿琼洲渚青瑶嶂":绿色美玉般的水中小块陆地,青色美玉般的山峰,
"付与诗工敢琢磨":把这美景交给诗人,诗人也不敢轻易地雕琢描绘。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丽泽门西日未俄”,此句开篇即点明观景的具体位置在丽泽门以西,时间是夕阳还未匆匆西沉之时。“俄”有“不久、很快”之意,“日未俄”精准捕捉到傍晚时分太阳仍悬于天际的状态,既交代了光线尚明的背景,又为后文描绘清晰的景物提供了合理的光照条件。这一句如同画卷的开篇,轻轻勾勒出场景的轮廓,让读者能迅速代入,感受到彼时天色未晚、光线柔和的氛围,为下文细致写景做好了铺垫。“水明沙净卷纤罗”,紧承上句,聚焦于眼前的水与沙。“水明”写出水面在光线映照下的明亮澄澈,或许是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泛起粼粼波光;“沙净”则描绘出沙滩的洁净无垢,没有杂质的侵扰。“卷纤罗”以比喻手法,将水明沙净的整体景象比作一卷纤细柔软的丝绸,既写出了水沙相连处的顺滑柔和,又暗含了丝绸的轻薄质感,与水的灵动、沙的细腻相呼应,让这处自然之景更添了几分温婉柔美的韵味,画面感十足。“绿琼洲渚青瑶嶂”,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洲渚与山峦,以“绿琼”“青瑶”这两种美玉为喻,细致描摹景物的色彩与质感。“绿琼”对应洲渚的翠绿,仿佛那水边的小块陆地是由温润的绿玉构成,透着生机与莹润;“青瑶”形容山峦的青翠,宛如青色的美玉堆叠而成,展现出山峦的厚重与清丽。这不仅写出了洲渚与山峦的鲜明色彩,更通过美玉的珍贵与美好,凸显出自然景物的独特魅力,可见诗人对眼前景色观察得极为细致,连色彩的层次与质感都捕捉得十分精准。“付与诗工敢琢磨”,此句由景及情,转向对美景难以言说的感慨。“诗工”指擅长写诗的人,而“敢琢磨”并非指不敢下笔,而是说即便是这些善于用文字描绘万物的人,面对如此美景,也会觉得难以用恰当的言辞细细雕琢。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写法,通过设想诗工的困境,反衬出眼前景色的精妙绝伦,其美已经超出了寻常文字所能承载的范围,既体现了诗人对景色的由衷赞叹,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这份自然之美的独特与深厚。
上一篇:宋·崔鶠《子石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