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马萧萧苍草黄":马嘶声凄清,郊外青草已枯黄,
"金天云物弄微凉":秋日的天空下,景物透着微微凉意。
"瓜田余蔓有荒陇":瓜田剩下的藤蔓缠绕着荒芜的田垄,
# 陇:一作垄。
"梨子压枝铺短墙":梨子沉甸甸地压弯枝头,铺展在矮墙之上。
"明月风烟如梦寐":明月下的风烟景象,恍惚如在梦中,
"平生亲旧隔湖湘":生平的亲友故旧,都远隔湖湘之地。
"行行秋兴已孤绝":一路行来,秋日的愁绪已显得孤苦至极,
"不忍更临山夕阳":实在不忍心再面对山间的夕阳。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怀乡诗。描绘了秋日曹村道上的萧瑟景象,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体现诗人旅途的漂泊之感,表达了对远隔湖湘的亲旧的思念以及内心深沉的孤苦愁绪。
2. 写作手法
白描:“嘶马萧萧苍草黄,金天云物弄微凉”,以简练语言勾勒马鸣、草黄、云物微凉等景象,不加雕琢地呈现秋日旅途的萧瑟;“瓜田余蔓有荒陇,梨子压枝铺短墙”,聚焦瓜田残蔓、荒陇、压枝梨子等田间细节,用直白笔墨描绘秋景的衰败与生机。这些白描手法,简洁勾勒出秋日旅途见闻,于质朴画面中营造出孤寂氛围,自然流露出诗人漂泊的孤独及对亲旧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嘶马萧萧苍草黄,金天云物弄微凉”“明月风烟如梦寐,平生亲旧隔湖湘”,前句勾勒出嘶鸣的马、枯黄的草、带微凉的秋日云物,是萧瑟秋景;后句写明月下迷蒙的风烟,景中含情,萧瑟秋景映衬出行路的孤绝,迷蒙风烟牵出对隔湖湘亲旧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与思乡念旧之情。动静结合:“明月风烟如梦寐,行行秋兴已孤绝”,“明月风烟”是静态景象,勾勒出秋夜迷蒙静谧的氛围;“行行”是动态描写,体现诗人独自前行的状态。静态之景映衬动态之行,动静相衬间,更显独行途中的寂寥,结合“平生亲旧隔湖湘”的背景,表达出诗人秋夜行路的孤绝与对亲旧的深切思念。意象组合:“嘶马萧萧苍草黄,金天云物弄微凉。瓜田余蔓有荒陇,梨子压枝铺短墙”,诗人将苍草、微凉天气、荒陇上的瓜田余蔓、压着短墙的梨子这些意象组合,勾勒出秋日萧瑟、略带荒凉的自然景象,这些萧瑟景象叠加,烘托出诗人独行途中的孤寂之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嘶马萧萧苍草黄,金天云物弄微凉”以听觉与视觉勾勒秋日旅途:马鸣声萧索,青草泛黄,秋日天空中景物浮动,透出丝丝凉意。“弄微凉”用拟人手法写秋意,奠定全诗萧瑟孤寂的基调。颔联“瓜田余蔓有荒陇,梨子压枝铺短墙”聚焦田间细节:瓜田残蔓缠绕荒芜田垄,梨子沉甸甸压弯枝头、铺满短墙。“荒陇”与“压枝”形成对比,既见秋景的衰败,也藏果实成熟的生机,暗含旅途所见的复杂感触。颈联“明月风烟如梦寐,平生亲旧隔湖湘”由景入情:明月下的风烟朦胧如梦境,触发对亲友的思念,慨叹他们远隔湖湘之地。“如梦寐”喻指往事模糊,“隔湖湘”则直言空间阻隔,借虚实结合的画面抒发漂泊的孤独与对亲旧的牵挂。尾联“行行秋兴已孤绝,不忍更临山夕阳”直抒胸臆:一路行来,秋愁已达孤苦至极,更不忍面对山间落日的余晖。“孤绝”二字道尽愁绪的深重,“不忍”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突出,以夕阳西下的景象收束,让孤寂之情与暮色交融,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王安石《送项判官》
下一篇:宋·欧阳修《踏莎行·云母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