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芦洲渚落枫桥":江边渡口,可以看到洲渚上衰败的芦草,以及江桥上飘落的枫叶,
"渡口沙长过午潮":午潮已过,送君于江畔渡口。
"山鸟自呼泥滑滑":渡口山鸟鸣叫,
# 泥滑滑:山鸟鸣声。,呼:张本作鸣。,山鸟: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
"行人相对马萧萧":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
# 萧萧:马鸣声。
"十年长自青衿识":我们两人年龄相差十岁,但亲如兄弟,初识时,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
# 青衿:出自《诗经》:“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千里来非白璧招":千里迢迢来此,并非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
# 白璧招:典出“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即以白璧招聘。
"握手祝君能强饭":握手祝君多多保重身体,
# 强饭:努力加饭,即保重身体。
"华簪常得从鸡翘":将来定能美服华车,前途无量。
# 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华簪:华,美也;簪,发簪。即华丽的服饰。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题材的七言律诗。诗中通过渡口送别的实景描写,展现了与友人相识十年的真挚情谊,语言平实自然,情感含蓄深厚。
2. 写作手法
用典:第六句“白璧招”用《韩诗外传》“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指项判官为官廉洁,他千里迢迢来此,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寓情于景:前四句通过“断芦”“落枫”“沙长”“山鸟”“马萧萧”等渡口实景描写,将送别之情融入景物之中,达到“写情写景,妙到毫瑞”的效果。化用:“十年长自青衿识”句化用《礼记·曲礼》“十年以长”和《诗经·子衿》“青青子衿”典故。典故原意指长幼有序的礼仪规范和学子服饰,作者在诗中以此强调与项判官相识于微时的情谊,表达出对十年知交的珍视。
3. 分段赏析
首联“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深秋送别图。诗人选取“断芦”、“落枫”等典型意象,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洲渚”点明送别地点在水边,“过午潮”则暗示时间已至午后。一个“长”字既写出沙滩随潮水退去而显露的绵长之态,又暗含送别时间之久、离情之深。这两句看似平淡的景物描写,实则蕴含丰富的情感内涵,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颔联“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转入动态描写,通过声音的对比强化情感表达。“泥滑滑”三字生动模拟山鸟啼鸣,既符合南方方言特色,又赋予诗歌生活气息;而“马萧萧”则化用杜甫诗句,暗含离别的沉重。诗人巧妙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在鸟鸣马嘶的热闹背景中,突出“行人相对”的静默场景,形成强烈反差,将离别时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的复杂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转入抒情,通过典故的运用展现深厚情谊。“青衿”典出《诗经》,追忆二人年少同窗之谊;“白璧”反用楚王聘庄周故事,赞美友人清廉自守的品格。诗人将十年情谊与千里行程浓缩于十四字中,时空转换自然流畅。对仗处“长自”与“来非”的虚字运用,既保持了对仗的工整,又增添了几分散文的灵动,体现了宋诗“以文为诗”的特点。尾联“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以殷切叮咛作结,余韵悠长。“强饭”典出汉代宫廷故事,却化作寻常叮嘱,见出诗人对友人的真挚关怀;“华簪”、“鸡翘”等意象既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又暗含对功名富贵的淡泊态度。结句与前文“白璧”相呼应,完整勾勒出友人清正廉明的形象,也展现了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情怀。
4. 作品点评
此诗前四句写景生动,如在目前;后四句抒情真挚,语意深长。全诗格调雅正,颇具唐人格法,确是一首“负声振采”的好诗。
# 这首诗与一般赠别之作不同,作者没有渲染当时的别绪离情。
现代缪钺、霍松林、周振甫等《宋诗鉴赏辞典》
下一篇:宋·黄庭坚《曹村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