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yáng
jiāng
èr
shǒu
(
)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zhǐ
yǒu
qīng
shuāng
dòng
tài
kōng
gèng
bàn
diǎn
huā
fēng
tiān
kāi
yún
dōng
nán
shè
tāo
shàng
xià
hóng
qiān
zài
yīng
xióng
hóng
鸿
wài
liù
cháo
xíng
shèng
xuě
qíng
zhōng
xié
píng
jiāng
xīn
shuǐ
yào
shì
jiān
chá
gōng

译文

空中的飞霜使寒气仍在,风平荻草静,江水无波。云开雾散,东南的天空一片澄碧,晨光映照得江面火红一片。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只有壮美山川照应着雪霁晴空。过江时携带着瓶子取一瓶江水,煮清茶一杯,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

逐句剖析

"只有清霜冻太空":空中的飞霜使寒气仍在,

# 清霜:指空中的飞霜。

"更无半点荻花风":风平荻草静,江水无波。

# 荻花:荻花:芦花。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天开云雾东南碧":云开雾散,东南的天空一片澄碧,

"日射波涛上下红":晨光映照得江面火红一片。

"千载英雄鸿去外":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

# 鸿去:语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英雄:这里指岳飞、张浚等名将贤相。

"六朝形胜雪晴中":只有壮美山川照应着雪霁晴空。

# 形胜:形容山川壮美。

"携瓶自汲江心水":过江时携带着瓶子取一瓶江水,

# 携瓶自汲江心水:指用瓶汲取中泠泉水。

"要试煎茶第一功":煮清茶一杯,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此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作于此行过长江途中。借江中所见景物抒发了历史沧桑之感以及自己对现实的失望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宋孝宗禅位,宋光宗即位。当年九月,杨万里奉召还临安(今浙江杭州)为秘书监,冬,以焕章阁学士头衔,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当时,宋金两国每逢年节,皇帝生辰等,照例派遣使臣,作礼节性的互贺,对方则有接伴使迎送陪伴。杨万里此行是取道镇江北去的。一路上写了许多有价值的好诗。这两首七律,是过扬子江时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冬日扬子江的壮丽景色,结合历史感慨与现实讽刺,表达了诗人对英雄逝去的缅怀、对南宋朝廷苟安的忧虑,以及自身报国无门的愤懑。诗中既有对山川形胜的赞美,也暗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前两联以壮丽江景烘托内心的复杂情绪,通过自然之美与历史沧桑的对比,隐含对时局的忧虑。用典:“鸿去外”化用苏轼“雪泥鸿爪”,暗指英雄逝去,空余痕迹。对比:颈联将“英雄鸿去”与“山川形胜”对比,突出人事短暂、自然永恒的无奈。反讽:尾联“第一功”反讽,将屈辱之事冠以功名,暗含对朝廷的愤懑。

3. 分段赏析

首联:上句写空中流霜,寒气犹在,表明时间是清晨;下句写风平荻静,江水无波,说明天气晴朗。颔联:出句写云开雾散,天色澄碧,再次表明天气晴好;下句写旭日东升,光芒似箭,又点明时间是清晨。颈联:“晴”字将前两联的描写作了概括,“雪”字与出句“鸿去”呼应。此联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局势的忧虑。尾联:回到过江的主题,诗人携瓶汲水,本是要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看似旷达,实则流露了对现实的无奈,蕴含着诗人的愤懑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六月十七日昼寝》

下一篇:宋·杨万里《赏菊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