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封侯万户":有人很快就能够封侯万户,
"立谈赐璧一双":在交谈的当时就能得到赏赐玉璧一双。
# 璧:美玉。,立谈:在交谈的当时。语自扬雄《解嘲》“或立谈而封侯”。
"讵胜耦耕南亩":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
# 耦:两个人在一起耕地。,胜:比得过,胜得过。,讵:岂,难道。表示反问。
"何如高卧东窗":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田园乐七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六言诗,属山水田园题材。诗中前两句以“通过短暂交谈或一次机遇便能获高爵厚赏”的描述,为后文铺垫。后两句笔锋一转,鲜明地否定了对这类功名的追求,指出其远不及南亩田间辛勤劳作、自给自足的平凡生活,亦比不上在东窗下悠闲高卧、享受宁静淡泊的隐逸之乐。整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刻展现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在不同生活方式间,毅然选择了平淡质朴、远离功名利禄的田园隐逸生活,凸显出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2. 写作手法
对比:“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与“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两句描绘出功名利禄的场景,“封侯万户”和“赐璧一双”代表着荣华富贵与显赫地位。而后两句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在,“耦耕南亩”和“高卧东窗”体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反问:“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两句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诗人通过反问,强调了田园生活的优越性。这种反问语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不屑。
3. 分段赏析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这两句开篇营造出一种繁华热闹、充满功利诱惑的场景。“再见封侯万户”描绘出那些在仕途上追求功名利禄之人,通过各种机遇获得了万户封侯的荣耀,“万户”强调了封赏的丰厚与地位的尊崇。“立谈赐璧一双”进一步强化这种氛围,在极短的交谈时间里,就能得到赏赐的一双美玉,生动展现出官场中权力与财富的快速易获。这两句诗通过对仕途得意、荣华富贵场景的刻画,为后文诗人的选择做了鲜明的铺垫与对比,引发读者对诗人态度的好奇。“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选择。“讵胜耦耕南亩”意思是,这怎么能比得上在南边的田地里与友人一起耕种呢?“耦耕”一词体现出一种质朴的田园劳作生活,象征着远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的宁静与自在。“何如高卧东窗”则进一步强调,哪里比得上在东边的窗户下悠然高卧。“高卧”形象地描绘出一种闲适、惬意、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诗人将田园生活中的耕种与闲卧和前文的仕途荣耀相对比,鲜明地表现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这种对比,不仅是两种生活方式的比较,更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深刻地展现出诗人内心追求宁静、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从整首诗来看,前两句的繁华与后两句的淡泊形成强烈反差,使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王维对田园生活那种真挚的热爱与坚守。
4. 作品点评
《田园乐七首・其二》,以六言为体,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意。前两句对世俗中轻易获取功名利禄的描述,与后两句对田园隐逸生活的推崇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展现出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索,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王维“诗中有画”的独特艺术风格。虽无华丽辞藻,却以独特视角,揭示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此诗凭借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于平淡中彰显出不凡的艺术魅力,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占据独特地位,成为山水田园诗中的经典之作,供后世反复品味。
# 无一语可俗。顾云:首首如画。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摩诘《田园乐》诸篇,眼前口头自多灵机,铁鞋踏破、远觅千里者便觉多事。
清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第一首景之胜,第二首俗之朴,第三首地之幽,第四首供之淡,第五首身之闲,极尽田园之乐(按本书所选当此处、一、二、三、五首)。
明末清初黄生《增订唐诗摘钞》
下一篇:唐·杜甫《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