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里船中不自由":在雨中的船里,大家都行动受限,
# 不自由:行动受约束,寂寞无聊。
"无愁稚子亦成愁":原本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也因此变得忧愁起来。
"看渠坐睡何曾醒":看着他坐在那里好像睡着了,可又没真正醒过,
# 坐睡:坐着打盹。,渠:他。
"及至教眠却掉头":等到叫他去睡觉的时候,他却摇着头拒绝。
# 掉头:摇头,表示不困、不睡。,教眠:叫他躺下好好地睡。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看渠坐睡何曾醒,及至教眠却掉头”,通过对稚子“坐睡”“掉头”等细节的刻画,生动地展现出稚子天真可爱、不受拘束的形象,使读者如见其状,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对比:将稚子“坐睡”时看似睡着却未醒的状态与“及至教眠却掉头”不想睡觉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稚子行为的随性和天真,使稚子的形象更加鲜明,也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
2. 分段赏析
《嘲稚子》首句点明了所处的环境是在雨中的船里,“不自由”体现出在这样的环境下行动受限。次句写原本无忧无虑的稚子也因为这样的环境而变得忧愁,通过稚子情绪的变化,为下文描写稚子的行为做铺垫,也侧面反映出旅途的不便。第三句写诗人看到稚子坐着睡觉,却又好像没有真正睡着的状态,生动地捕捉到一个有趣的瞬间。末句则写当大人让稚子去好好睡觉的时候,他却摇头拒绝,这一行为的对比,将稚子天真、任性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俊不禁。
上一篇:宋·徐矶《春日游张提举园池》
下一篇:宋·无名氏《鹊桥仙·日长槐夏》